烧制木炭的成功,如同在岩山部落点燃了一簇新的希望之火。那乌黑发亮、敲击有声的“乌金”,迅速成为了部落里最珍贵的物资之一。在汪子贤——“启明者”的严令下,胖墩带领的烧炭小组扩大了规模,选址开辟了数处新的炭窑,日夜不停地闷烧着从黑风林边缘安全区域砍伐而来的硬木。
一批批优质的木炭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铜器作坊。当乌黑的炭块取代木柴投入炉膛,在皮囊风箱的鼓动下迸发出近乎无声却炽烈无比的蓝白色火焰时,所有目睹这一幕的族人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老铜匠和他的徒弟们惊喜地发现,以往难以熔炼的铜矿石,在炭火的高温下变得“驯服”了许多,熔化得更彻底,提炼出的铜锭纯度更高,锻打起来也更容易成型。几把新铸成的铜矛头,虽然依旧古朴,但刃口明显更锋利,质地更均匀。
“神火!这真是神火啊!”老铜匠抚摸着新出炉的、还带着余温的铜锭,激动得老泪纵横,“有这炭火,我们一定能打出更好的武器!”
然而,汪子贤的关注点早已超越了铜。他站在那吞吐着蓝色烈焰的炭火前,感受着那逼人的热浪,心中涌动的是更强烈的渴望。系统那关于“温度”的冰冷提示,如同刻在他脑海中的坐标,指引着他走向下一个必然的目的地——铁。
他知道,铜的熔点 围绕 1083°C,而优质木炭的燃烧温度可以轻松达到1200°C以上,甚至更高,这足以胜任铜的冶炼和铸造。但铁的熔点高达1538°C,更重要的是,铁矿石的还原(将铁从氧化物中分离出来)需要在高温和一定还原气氛下进行,过程远比炼铜复杂。现有的浅地穴式铜炉,不仅温度难以维持和集中,其结构也根本无法满足炼铁所需的基本条件。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炉子。”汪子贤对围拢过来的磐石、苍牙、老铜匠以及烧炭有功的胖墩说道,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一个专门为这‘炭火’,为冶炼更坚硬金属而建造的炉子。它必须能承受更高的温度,能让热量更集中、更持久。”
他拿起一根树枝,在松软的泥地上画了起来。首先是一个深坑。 “我们要挖一个更深的地炉,或者,依托那边的土坡,建造一个更高的竖炉。”他边画边解释,“炉壁不能再用普通的石头和泥巴,必须用最耐火、最结实的材料糊砌,要厚,要能保住热量。” 他在地上画了一个粗略的筒状结构,标注了深度和厚度。
“下面,是燃烧室,专门用来堆放木炭和鼓入空气。”他在炉子底部画了一个区域,“这里需要开一个口,连接鼓风的皮囊,可能一个还不够,需要更大的皮囊,或者多个同时鼓风。” 胖墩瞪大了眼睛,努力理解着。
“上面,”汪子贤的树枝指向炉子的中上部,“是炉膛,用来堆放混合好的矿石和木炭。热量从下面上来,包裹它们。” 最后,他在炉底侧面画了一个小口:“这里,需要留一个出口,方便排出炼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或许……在最后,也能从这里取出炼成的东西。”
他画的示意图极其简陋,很多细节缺失,甚至存在错误,但这已经是他基于有限知识所能构想到的、最接近原始炼铁炉(块炼铁炉)的形态了。族人们围看着地上那抽象的线条,脸上大都带着困惑和敬畏。他们无法完全理解启明者描述的“更坚硬金属”是什么,但他们坚信启明者的智慧。
“磐石,你带人负责挖掘和垒砌炉体,要严格按照要求的深度和尺寸。” “苍牙,带人多狩猎大型野兽,制作更大、更坚韧的鼓风皮囊。” “老师傅,你经验丰富,负责指挥炉膛内部的砌造和耐火泥的调配,这是关键,绝不能塌!” “胖墩,木炭供应决不能断,而且要挑选最坚硬、燃烧最稳定的炭块备用!”
一道道命令清晰下达,整个部落的资源再次向这个新的、充满未知的技术攻关点倾斜。没有人质疑,经过陶器和木炭的成功,汪子贤的威望已然如日中天,他的指令被视为通往更强未来的唯一途径。
建造新炉的工程远比想象中困难。第一次选址在平地上挖深坑,结果因为地下水渗出而失败。第二次选择土坡,挖掘时又发生了小范围塌方,险些伤人。最终,在汪子贤的指导下,他们选择了一处地势较高、土质坚实的缓坡,先开挖出一个半地穴式的基础,再用精心筛选的粘土混合了细沙、砸碎的陶片粉甚至磨碎的野兽骨头(希望能增加耐火度)和成硬泥,一层层地夯筑垒砌炉壁。
炉壁的厚度、内部的弧度、鼓风口的角度、出渣口的位置……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摸索和调整。汪子贤几乎寸步不离工地,与工匠们一同研究。失败了,就推倒重来;材料不耐火被烧裂,就寻找新的配方。这个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进展缓慢而令人焦虑。
期间,苍牙的巡逻队在更远的地方再次发现了那些神秘的脚印,这一次更加清晰,似乎对方也在加大侦查力度。这个消息带来了一丝紧张的气氛,促使汪子贤更加迫切地想要获得突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