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族人近半个月的艰苦努力,第一座粗糙但结构完整的木屋终于矗立在了岩山部落的土地上。它有着坚固的木墙、结实的人字形屋顶(铺上了厚实的茅草和泥巴混合层,防水性远超普通茅草棚)、高出地面的木质地板(铺设了干草和兽皮)、还有一个可以生火取暖并排烟的简易火塘。
完工那天,所有人都围在木屋前,好奇又激动地打量着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家伙”。
汪子贤推开厚重的木门(用整块木板简单拼接而成),对站在最前面的草芽和她的母亲说:“进去看看吧,这是你们的新家。”
草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在母亲鼓励的目光下,小心翼翼地迈过门槛。屋内干燥、平整,虽然还有木头的原始气息,但却异常稳固,丝毫感觉不到风吹晃动。阳光从特意留出的小窗(蒙上了透光的薄兽皮)照进来,显得温暖而安详。
“阿母!这里好大!好舒服!”草芽兴奋地在小屋里转圈,灰毛也跟了进来,好奇地嗅着陌生的环境,最后安心地趴在门边。
草芽的母亲抚摸着光滑(相对而言)的木质墙壁,眼眶湿润了。她从未想过,自己能住进这样好的房子里。外面的族人发出羡慕和赞叹的呼声。
“大家不要急!”汪子贤高声宣布,“这只是第一座!接下来,我们要建造第二座、第三座……直到我们部落的每一个人,都能住进这样的木屋里!老人和孩子优先!”
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有了成功的样板,所有人的干劲更足了。建造速度也越来越快,工匠们积累了经验,分工更加明确。有人专门负责砍伐,有人专门负责处理木材,有人专门负责搭建主体结构,有人专门负责铺设屋顶和制作门窗。甚至有人开始琢磨如何把木头表面打磨得更光滑,如何在墙上开出更漂亮的窗户。
劳动力的分配和协作达到了新的高度。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建造,另一部分人则负责狩猎、采集、制陶、冶炼以保障后勤。社会分工在无形中进一步细化。
汪子贤注意到,在建造过程中,并非所有人都做同样的工作。像岩锤那样负责关键技术(如尝试冶炼金属、制作精细石器)的工匠,以及像苍牙那样擅长组织和领导的小头领,他们所付出的脑力和所承担的责任,显然与单纯付出体力者不同。他们开始获得更多族人的尊重和依赖。
他甚至发现,有几个心思灵巧的年轻人,在完成自己的伐木或搬运任务后,会用边角料的木头或石头,小心翼翼地打磨一些小玩意,比如一个光滑的木坠,或者一枚带有天然花纹的漂亮石片,偷偷送给心仪的人或者自己佩戴。
生产力的初步解放,让人们开始有了些许“闲暇”和“余裕”,去追求一点点超越纯粹生存需求的东西。
第一座木屋的成功,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岩山部落迈向新生活的激情。安居乐业的梦想,从未如此真切。而在这股建设的浪潮中,一些细微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关于技艺,关于认可,关于地位,关于超越实用价值的“美”与“象征”的萌芽,正在肥沃的土壤里孕育,只待破土而出的时机。
汪子贤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看着那座坚实的木屋,知道一个更稳固、更繁荣的部落正在崛起。而他同样清晰地感知到,下一次变革的暗流,已然在工匠们的巧手和人们悄然变化的目光中开始涌动。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