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联盟聚居地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冶炼区的炉火仍在夜色中闪烁,映照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汪子贤站在自己的住所前,眉头微蹙,望着那些跳跃的火焰,心中思绪万千。
铁矿石的大规模开采已经步入正轨,但冶炼技术却遇到了瓶颈。目前使用的小型地炉效率低下,燃料消耗大,产出的铁质也不稳定。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难以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无法满足联盟对铁器日益增长的需求。
“必须改进冶炼技术。”汪子贤喃喃自语,转身回到屋内。油灯下,他拿起炭笔,在陶板上勾画着各种炉型设计,但都不甚满意。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对现代冶金有所了解,但对于原始条件下的铁器冶炼,知识却相当有限。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脑海中突然响起了胖墩的提示音:
「检测到技术发展需求:冶金技术升级。是否接收块炼铁技术资料?」
汪子贤心中一振,立即回应:“接收!”
瞬间,大量信息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胖墩不仅提供了最原始的块炼铁技术流程,还包括了各种土法炼铁炉的设计原理、鼓风装置的制作方法、燃料配比的关键参数,甚至是故障排查和优化的实用技巧。
「块炼铁技术概要:将铁矿石和木炭分层放入炼铁炉中,点火后鼓风加温至1200℃左右,使矿石中的氧与碳结合成二氧化碳逸出,留下海绵状的块炼铁。此技术为最原始的炼铁方法,所需设备简单,适合当前技术水平。」
汪子贤闭目凝神,全力吸收和理解这些知识。他看到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土高炉的结构示意图:有简单的竖炉,有带风口的改进型,有连续生产的双炉系统...每一种都有详细的构造说明和操作要点。
「智力属性应用:工程技术理解与转化。智力+1」
胖墩的提示让汪子贤感到思维更加清晰。他开始将灌输的知识与联盟现有的条件和资源相结合,构思适合当前技术水平的炼铁装置。
“我们需要建造土高炉。”汪子贤睁开眼,目光中充满决心,“不是现在使用的小地炉,而是能够连续生产、效率更高的大型炼铁炉。”
他立即取来新的陶板,开始根据胖墩提供的知识和联盟的实际情况,设计第一代炼铁土高炉。考虑到部落的建造能力,他决定先从一个中等规模的竖炉开始。
“炉体可以用黏土和石块砌成,内部衬以耐火黏土...”汪子贤边设计边喃喃自语,“高度约两人高,直径一步半...下部设出铁口和出渣口...需要多个风口均匀分布...”
最关键的是鼓风系统。胖墩提供了多种鼓风装置的设计,从最简单的皮囊风箱到更复杂的木质活塞风箱。汪子贤根据联盟的技术水平,决定先采用皮囊风箱,但设计一个多风囊并联系统,以提供足够稳定的风力。
他工作到深夜,陶板上已经画满了各种设计图和计算参数。一套完整的炼铁系统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从矿石的预处理(破碎、筛选),到炼铁炉的设计,再到鼓风系统的构建,甚至包括后续的精炼和锻造工艺。
第二天清晨,汪子贤立即召集石骨、木心和冶炼区的骨干工匠,向他们展示自己的设计。
“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建造的新式炼铁炉。”汪子贤指着陶板上的设计图解释道,“与现在使用的地炉不同,这是一种竖式高炉,可以连续加料,连续生产,效率将大大提高。”
工匠们围拢过来,好奇地观察着设计图。这种炉型与他们熟悉的完全不同,更高大,结构更复杂。
“大首领,这么高的炉子,怎么往里面加料呢?”一位老工匠问道。
“看这里,”汪子贤指着图纸上部的开口,“从这里分层加入矿石和木炭。下部鼓风加热,原料在下降过程中逐渐被还原炼成铁。”
“鼓风系统也很特别。”木心注意到多个风囊的设计,“为什么要这么多风囊同时工作?”
“为了保证风力稳定不断。”汪子贤解释,“单个皮囊风箱在鼓风时需要人力操作,会有间歇。多个风囊轮流工作,就能提供持续稳定的风力,这对保持炉温至关重要。”
石骨关注的是实际操作问题:“这种新炉子真的比我们现在用的好吗?建造起来可不简单。”
汪子贤点头:“初期投入确实更大,但长远来看效率高得多。根据我的计算,这样一个炉子一天产的铁相当于我们现在十个地炉的产量,而燃料消耗却能减少三成。”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如果真能实现,联盟的铁器生产将迎来质的飞跃!
“当然,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汪子贤看着众人,“我们需要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负责炉体建造,一部分人负责鼓风系统制作,还有人要准备足够的矿石和燃料。”
很快,建造新式炼铁炉的计划全面启动。汪子贤将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建造组由石骨负责,负责炉体的砌筑;工具组由木心负责,负责制作鼓风装置和其他辅助工具;供应组由云织大娘协调,负责保证矿石、燃料和材料的供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