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启明节”庆典过后,联盟迎来了春耕的繁忙时节。铁制农具的大规模应用使得开垦速度空前加快,新垦土地面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然而,这种快速的扩张很快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日清晨,农业主管禾苗忧心忡忡地找到正在视察新垦区的汪子贤。
“大首领,有个问题需要您拿主意。”禾苗指着大片新垦的土地,“我们的耕地扩大了很多,但肥力跟不上啊。按照传统,新垦地需要休耕一两年才能有好收成,但现在我们等不了那么久。”
汪子贤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壤仔细观察。新垦地的土壤明显贫瘠,与经过多年培育的熟土相比,无论是颜色还是质地都差了很多。
“你说得对,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汪子贤眉头紧锁,“光有土地没有肥力,产量上不去,扩大耕地就失去了意义。”
他立即召集农业小组的核心成员开会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但都拿不出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
老农人土根根据经验提出:“传统做法是轮作和休耕,让土地自然恢复肥力。但现在我们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年轻农人青叶建议:“可以多施牲畜粪便,但我们的牲畜数量有限,满足不了这么多新地的需求。”
汪子贤沉思良久,忽然想起现代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原理。虽然无法制造化学肥料,但有很多原始方法可以尝试。
“我有一个想法,”汪子贤说,“我们可以尝试制作人工肥料。比如收集草木灰、腐叶土、河泥等材料,通过混合发酵制成肥田的材料。”
众人面面相觑,对这个新奇的想法既好奇又怀疑。
“草木灰?那不是烧火剩下的废物吗?”土根疑惑地问,“怎么能肥田呢?”
汪子贤微笑着解释:“草木灰中含有作物生长需要的多种元素。而且它还能改善土壤结构,让板结的土质变得疏松透气。”
见大家仍然将信将疑,汪子贤决定先进行小规模试验。“让我们用事实说话。选择三块条件相似的新垦地,一块按传统方式休耕,一块施常规牲畜粪肥,一块施我们特制的草木灰肥料。看看效果如何。”
说干就干。汪子贤亲自指导肥料的制作工作。他首先组织人手收集联盟日常产生的草木灰——每个火塘、每处炉灶的灰烬都被仔细收集起来。
“注意,只收集纯草木灰,不要混入陶片、石块等杂物。”汪子贤指导着收集工作,“不同草木的灰烬效果可能不同,最好分开存放做标记。”
同时,他派人收集林地的腐殖土——那些经过多年落叶腐烂形成的黑色肥沃土壤;还有河边的淤泥、池塘底的沉积物,甚至是聚居地的有机垃圾。
收集来的材料被运到专门划出的肥料制作区。汪子贤设计了简单的混合配方:六份草木灰、三份腐殖土、一份河泥,再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堆成堆进行发酵。
“发酵是关键,”汪子贤讲解道,“要让这些材料充分混合,微生物发挥作用,释放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他教农人们如何判断发酵程度:通过温度、气味和颜色的变化来判断肥料是否成熟。最佳肥料应该温度适中,没有恶臭,呈现深褐色。
整个过程吸引了许多农人围观。有人怀疑这些“垃圾”能否真的变成宝贝,有人则认真记录每个步骤,想要学习这门新技术。
十天后,第一批自制肥料发酵完成。汪子贤选择三块相邻的新垦地进行对比试验。每块地种植相同的小麦品种,管理方式完全一样,唯一区别是施肥不同。
试验田周围围起了简易篱笆,插上标识牌,成为农人们每日必来看稀奇的地方。
日子一天天过去,三块试验田的差异逐渐明显起来:
休耕地的小麦长势最差,苗黄株弱,明显缺乏养分; 施传统粪肥的地块长势中等,符合人们对新垦地的预期; 而施草木灰肥料的地块则令人惊喜——苗绿株壮,长势甚至不亚于一些熟地!
这一结果让所有怀疑者哑口无言。土根老爷子天天蹲在试验田边观察,最后不得不承认:“神了!真是神了!那些废物居然真能变废为宝!”
汪子贤趁机推广肥料制作技术。他在农业学院开设专门课程,教授肥料制作的原理和方法。很快,联盟各处都建起了肥料堆制点,人们有意识地将各种有机废弃物收集起来制肥。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农人们还自发改进了肥料配方。有人发现加入鱼内脏可以增加肥效;有人尝试不同草木灰的比例;还有人发明了分层堆肥法,加快发酵速度。
更让汪子贤欣喜的是,肥料技术的推广带来了环保意识的萌芽。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垃圾分类,有机垃圾用于制肥,无机垃圾则分类处理。聚居地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疾病发生率也有所下降。
一个月后,试验田迎来首次收获。结果令人震惊:施草木灰肥料的地块产量是休耕地的两倍多,比传统粪肥地块也高出四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