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眼中寒光一闪,立刻下令:“命令迫击炮班,对该区域进行照明弹覆盖!二排从左翼包抄,三排正面压制,注意用‘萤火’确认位置!”
数发照明弹升空,瞬间将那片区域照得如同白昼!正在试图重新组织进攻的日军小队完全暴露!紧接着,新军的迫击炮弹依据前方用“萤火”信号标识的修正坐标,精准地砸了下来!同时,左右包抄的部队利用应答器相互确认位置,完美地形成了夹击之势!
这场精心策划的渗透行动,在“识途”系统和改良武器的联合绞杀下,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日军小队几乎全军覆没。
类似的场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上演。日军的夜袭、渗透,在新军逐渐铺开的“无形之眼”和悄无声息的精准火力面前,屡屡受挫。他们的炮兵游击战术,也往往在开火后不久,就遭到新军凭借更快的射速和更准的观测(部分前沿观察所已配备小型无线电发报机)而来的猛烈反制。
前线日军指挥官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熟悉的、赖以制胜的战术,似乎正在逐渐失效。对面的清军,变得“耳聪目明”,反应迅捷,而且他们的火力变得异常精准和致命,尤其是那几乎没有硝烟的炮击,让人根本无法第一时间判断其炮位所在!
一种无形的、技术层面的压制,开始笼罩在日军心头。他们不明白对方是如何做到的,只能将其归结为“某种未知的新式装备和战法”,这种未知带来了深深的挫败感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王奎在前线越打越顺手,对新技术的信赖与日俱增。他不断向高岩请求,加快新式通讯识别装备和武器的列装速度。
高岩在登州,看着系统中因技术应用改变局部战场态势而缓慢增长的功勋点,以及前线发回的捷报,知道“砺刃”之锋,已开始真正切入敌人的血肉。他批复了王奎的请求,同时下达了新的指令:
“命令‘砺刃’组,优先完成连排级无线电通讯设备的试制与量产准备。下一步,我们要让每一个连,都拥有在战场上直接呼叫炮火的能力!”
无形锋镝,已悄然织成一张死亡之网。技术的代差,正在这辽东的血火战场上,悄然转化为决定生死的巨大鸿沟。高岩知道,当这张网完全张开之时,便是他向日军,乃至向这个僵化的时代,发起全面反攻的时刻。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zjsw.org)北洋钢铁军魂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