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东亚特使冯·施拉格男爵的到访,其意义远超一次普通的外交接触。这位以严谨、精明甚至有些刻板着称的普鲁士贵族,背后代表的是新兴的、野心勃勃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他的选择,在列强仍在暧昧观望的池塘里,投下了一颗分量不轻的石子。
登州港进行了简单的清理和装饰,但并未铺张。一队精神抖擞、身着新式灰色军礼服的革新军士兵沿码头肃立,军姿挺拔,眼神锐利,与清廷旧军萎靡的气质形成鲜明对比。高岩亲自在码头迎接,他并未穿着官袍,依旧是一身利落的深色军常服,只在领口别了一枚简化的蓝底金星徽章。
“欢迎来到登州,冯·施拉格男爵。”高岩的德语略显生硬,但发音准确,这是他近期恶补的成果。他伸出手,行的是标准的握手礼,而非打千作揖。
冯·施拉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矜持地与高岩握手:“很荣幸见到您,高将军。您在远东创造的……奇迹,已传回欧洲。”他的用词谨慎而考究。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高岩并未直接将特使送往奢华的宴席,而是邀请他登上一辆由机器局改装、加装了简易防弹钢板的汽车——这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展示。
汽车径直驶向了位于登州城外的机器局总厂和毗邻的“启明”科研园区。
厂区内,高大的烟囱冒着黑烟(高岩深知环保的重要,但现阶段无法避免),厂房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高岩亲自陪同施拉格参观了经过整顿、效率显着提升的枪炮生产线、无烟发射药车间,以及正在试制的改进型75mm野炮总装线。工人们专注于手中的活计,对来访者并无太多好奇,纪律性可见一斑。
“这是我们基于克虏伯模型改进的野炮,重量减轻了百分之十五,射速和精度有所提升。”李德明作为技术讲解,言简意赅,没有虚言。
施拉格仔细观看着火炮的膛线和驻退机构,作为资深外交官和军事观察家,他看得出这些改进的价值。他更注意到,生产线上的许多专用机床,虽然粗糙,但设计思路独特,显然是自行研发或深度改造的。
随后,在戒备森严的“启明”园区,陈念恩等人为施拉格演示了短距离无线电报的收发。当信息在没有任何导线连接的两个房间之间成功传递时,这位一向沉稳的德国男爵终于难以抑制地露出了震惊之色。他深知这项技术在欧洲也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而在这里,竟然已经看到了实用化的雏形!
“将军阁下,”施拉格的语气郑重了许多,“贵方的……创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他没有使用“奇迹”这个词,但眼神已经完全不同。
高岩淡然回应:“男爵阁下,我们只是在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寻求一些新的方法。技术与工业,是强国之本。我们愿意与秉持公平、互利原则的国家分享成果,共同进步。”
他没有展示潜艇和空炸引信等核心机密,但透露出的冰山一角,已足够让施拉格重新评估这个新生政权的潜力和价值。德国作为后起的工业强国,对新技术和市场有着贪婪的渴求,而高岩控制下的山东辽东,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目标。
当晚的欢迎宴会朴素而务实。席间,施拉格试探性地提出了德国希望在青岛(此时尚非德租界)设立商站、参与山东矿业开发、以及在军事技术领域进行“交流”的意向。高岩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强调了主权原则和平等互利的前提,表示具体事宜可由外交司与德国领事馆详细洽谈。
送走若有所思的施拉格,高岩知道,这只是外交博弈的开始。德国人的兴趣被勾起来了,但这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也会伤到自己。
然而,外部刚刚露出一线曙光,内部的惊雷却猝然炸响!
就在冯·施拉格离开登州的第二天深夜,一份来自西线前敌指挥部的加急密电,如同冰水般浇在了高岩头上:
“急电!新编第四师二团三营于今日傍晚在武定府阳信县哗变!乱兵裹挟部分人员,杀害我派往该营之政治教导员及营长,劫掠县城粮库银号后,向西北方向流窜,疑似欲投奔直隶清军!王总指挥已亲率第一师一部及直属骑兵营前往追剿!初步判断,哗变原因为该营骨干多为收编之原清军绿营兵痞,思想改造不彻底,加之潜伏之旧势力奸细煽动,对严厉军纪及土地政策不满所致!”
电报后面附着初步掌握的损失情况:政治教导员三人、营连级军官五人、士兵十七人遇害,县城粮库被抢,银号损失现洋数千,民宅亦有被劫,影响极其恶劣!
“混账!”饶是高岩心志坚毅,此刻也气得浑身发抖,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茶杯乱跳。第四师是他为了快速扩军,大量吸纳整编旧军队而组建的,本以为依靠核心骨干和严格制度能够掌控,没想到还是出了如此大的纰漏!这不仅仅是军事损失,更是对革新军声誉和新政根基的致命打击!若不能迅速、果断、残酷地处理,连锁反应足以崩坏整个局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zjsw.org)北洋钢铁军魂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