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驱散了昨夜密谈的凝重。下邳城的清晨,在击败夏侯惇后的第二日,显得格外富有生机。市井之间,百姓们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未来的些许期盼,谈论着昨日的胜仗。而在州牧府衙和城外的军营,一种更为微妙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曹豹——或者说,灵魂是现代人的曹元显,很早就醒了。并非因为兴奋,而是一种深植于社畜本能的危机感。他知道,一场胜仗,尤其是这种脆弱联盟的胜仗,往往比失败更容易引发问题。胜利会放大欲望,会让人更加计较得失。
他坐在案前,面前铺着徐州地图,上面用朱砂和墨笔标注着敌我态势、粮道、以及昨日战斗的粗略过程。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思考着下一步。
“元显先生,刘使君有请。”一名刘备的亲兵在门外恭敬地通传,语气与以往对待“曹豹”时截然不同。
曹豹心中一动,来了。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将脑海中那些关于制度设计、经济封锁、长远规划的宏图暂时压下,换上了一副沉稳而略带疲惫的面容。他知道,现在他需要扮演的角色,是“粘合剂”,是那个能让双方都感到安心和有用的中间人。
州牧府的正堂,气氛比昨日庆功时肃穆了许多。刘备端坐主位,关羽、张飞分列左右。令人略感意外的是,吕布与陈宫竟也在座,位置与关张相对,显然是刚刚被请来。
看到曹豹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那目光复杂,有审视,有期待,有尚未完全消散的疑虑,但也多了几分昨日之前绝不可能存在的……重视。
“元显来了,快请坐。”刘备率先开口,笑容温和,指了指靠近自己一侧,介于他与吕布之间的一个位置。这个座次的安排,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
曹豹从容行礼,然后坦然入座,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众人:“使君,温侯,诸位将军,清晨相召,不知有何要事?”
刘备与吕布交换了一个眼神,还是由刘备开口:“元显,昨日大胜,全耐你运筹之功。然夏侯惇虽败,曹操主力未损,必不肯甘休。我与奉先,以及诸位,皆以为当趁此胜势,稳固防务,理清权责,以应对未来之大变。今日请诸位来,便是想听听元显之高见。”
吕布抱着臂膀,虽然没说话,但那双锐利的眼睛也盯着曹豹,显然默认了刘备的说法。经历了昨日按“规矩”分到丰厚战利品的过程,他对这种能带来实际好处和尊重的“商议”模式,抵触情绪小了很多。
曹豹心中了然,这是要他这“粘合剂”发挥作用了。他略一沉吟,没有立刻抛出那些宏大的计划,而是从最具体、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入手。
“使君,温侯,诸位。”曹豹声音清晰,“昨日之战,虽胜,却也暴露出我军协同尚有不足。譬如,步骑通讯,依赖烽火与快马,仍有迟滞;又如,各部伤亡、损耗、斩获统计,虽有功勋制雏形,但仍显混乱,耗时费力,易生纠纷。”
他顿了顿,看到关羽微微颔首,高顺(今日也被吕布带来,坐在陈宫下首)眼中露出赞同之色,知道说到了点子上。
“豹以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更完善的军令传递与战场信息汇总体系。”曹豹继续说道,“可否遴选机灵可靠的士卒,组建专门的‘传令营’,配备双马乃至三马,规定不同颜色的旗号、烟火信号,代表不同指令与敌情?同时,在刘使君与温侯军中,各设‘记室参军’数名,专司战时记录,战后依据记录与实物,共同核对功勋,力求精准、迅捷,让将士们每一份功劳都不被埋没,也让每一份赏赐都令人信服。”
这个提议非常具体,直指昨日战后分配时虽然平稳但过程仍显冗长的痛点,而且明显对双方都有利。吕布首先表示赞同:“此法甚好!免得日后聒噪!”他麾下骑兵功劳大,但也最怕功劳被低估或侵占。
关羽也抚髯道:“确可减少龃龉。”
张飞没想那么细,但大哥和二哥都点头,他也瓮声瓮气地说:“俺看行!”
陈宫补充道:“元显先生思虑周详。此外,战后抚恤之事,亦需尽快厘定章程,统一标准,以示联盟一体,公正无私。”他这是顺势将内政的“粘合”也提上日程。
曹豹立刻接口:“公台先生所言极是。抚恤标准,可依据功勋制等级稍作调整,但基础额度,豹建议刘使君与温侯共同出资,标准一致。此事关乎军心稳定,不可不察。”
刘备郑重点头:“备与奉先,自当如此。”
初步的军事与内政协调,在曹豹这个“议题提出者”和“方案建议者”的引导下,迅速达成共识。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
这时,糜竺求见。他进来后,先向刘备、吕布行礼,然后目光便落在了曹豹身上,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热切。
“使君,温侯。”糜竺拱手道,“昨日缴获曹军辎重中,有良马百余匹,精铁数千斤,还有部分钱帛。依功勋制,如何分配已大致清楚。然竺有一虑,这些物资,是直接分发各营,还是…统一调配,以期发挥更大效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