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城夏日的午后,蝉鸣聒噪,连风都带着一股懒洋洋的温热。刘备临时处理政务的书房内,冰鉴里散发的些许凉意,也难以完全驱散空气中的沉闷。刘备揉了揉眉心,放下手中关于淮南地区春耕恢复情况的报告,目光投向坐在下首,正悠闲品着凉茶的曹豹。
“曹将军,”刘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奉先近日……情绪似乎又有些反复。前日狩猎,纵马踏坏了几处民田,虽已赔偿,但影响总归不好。陈公台隐晦提及,讲武堂虽好,然温侯精力过盛,仅此一处,恐难长久维系其心。”
这正是刘备近来的一块心病。吕布就像一柄无鞘的利剑,放在哪里都觉得不安生。讲武堂分散了他部分精力,但他那颗渴望战场、追求刺激的心,显然不是教教学生就能完全满足的。
曹豹放下茶杯,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笑容,仿佛早已料到刘备会有此一问。“主公所虑,豹亦有所察。温侯乃人中龙凤,非常人可比。让其安于案牍是奢望,即便只是传道授业,时日稍长,恐亦觉束缚。”
他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带着几分探讨的意味:“既然温侯不喜静,好动,好名,好被人尊崇,那为何不索性为他量身打造一个,能让他尽情‘动’,尽情彰显其‘名’,且能让他持续感受到被‘尊崇’的差事呢?”
“哦?”刘备来了兴趣,“将军已有良策?”
“算不上良策,只是一个尚不成熟的想法,请主公参详。”曹豹谦逊了一句,随即清晰地道出他的构想,“我们可以将‘讲武堂’进一步扩大、深化,使其不仅仅是一个临时培训军官的场所,而是成为一个常设的、制度化的‘军事学堂’。”
他详细阐述道:“此学堂,可命名为‘靖难讲武堂’,以示不忘讨逆初心。由温侯担任总教习,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可以赋予这个总教习更大的权责和更高的荣誉。”
“其一,提高规格。”曹豹道,“请主公亲自担任讲武堂名誉堂主,每逢重要课程开讲或学员毕业,主公可亲临训示,以示重视。而日常管理和教学,则全权交由温侯负责。如此,既彰显了主公对军务的重视,也给予了温侯极大的自主权和面子。”
刘备点头,这确实是给足了吕布尊重。
“其二,扩大规模与影响。”曹豹继续道,“不再局限于偶尔抽调军官培训。可定为常制,每年或每半年,从联军各部,无论是徐州军还是并州军,乃至未来可能归附的其他部队中,系统性地选拔有潜力、有战功的中下层军官,乃至有培养价值的军中锐士,进入讲武堂进修。学期可定为数月,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骑射、格斗、阵型、侦察、以及基础兵法。”
“更重要的是,”曹豹眼中闪过一丝光,“要让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员,都以‘温侯门生’自居!他们在讲武堂不仅学习技艺,更要感受温侯之勇武,铭记温侯之教诲。未来,这些军官遍布全军,他们对于温侯的尊敬与认同,将是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这对于渴望被人崇拜的温侯而言,将是极大的满足。”
刘备若有所思,他明白了曹豹的深层含义。这不仅是给吕布找事做,更是在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将吕布的个人影响力,转化为对联盟整体军队的向心力,是在“驯服”这头猛虎的同时,借用其虎威。
“其三,丰富内容,投其所好。”曹豹笑道,“温侯擅长什么?骑战、冲锋、个人武勇。那讲武堂的教学,就可以侧重这些。可以多设实战演练,让温侯有机会亲自下场,展示其万人敌的雄风;可以定期组织校阅、比武,让温侯来担任总裁判,享受裁决胜负、点评高下的权威感;甚至可以鼓励他将其并州狼骑的战术、陷阵营的战法,整理成册,作为讲武堂的教材。这既能发挥其长处,也能将他的经验固化下来,惠及全军。”
“其四,给予实权与资源。”曹豹最后补充,“讲武堂需有独立的预算、场地、器械。温侯作为总教习,有权决定教官人选(当然需与主公商议),有权制定考核标准,有权对优秀学员进行嘉奖。要让他感觉到,这讲武堂,就是他的‘地盘’,是他可以大展拳脚,建立功业和声望的新舞台。”
一番话说完,书房内安静下来。刘备沉吟片刻,脸上渐渐露出豁然开朗的笑容。
“妙!甚妙!”刘备抚掌称赞,“曹将军此议,可谓一举数得!既安置了奉先,使其英雄有用武之地,又提升了我联军军官之素质,更能潜移默化,凝聚军心!好一个‘靖难讲武堂’!”
他越想越觉得此计精妙。吕布要的是尊重、是舞台、是喝彩,那就给他一个足够大、足够正式、足够风光的舞台,让他去尽情表演。而联盟,则能借此收获一支更具战斗力、更具归属感的军官队伍。
“此事宜早不宜迟。”刘备当即决断,“我这就亲自去与奉先商议。以奉先的性格,听闻此等既能彰显其能,又能培植羽翼(虽然是在联盟框架内)的美事,断无拒绝之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