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城外的军营校场,如今模样大变。原本只是用来点兵训卒、尘土飞扬的空地一侧,新起了一座颇为气派的屋舍。虽仍是木质结构为主,但墙体用了曹豹督造的那种名为“水泥”的新鲜物事涂抹过,显得格外平整坚固,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硕大木匾,上面是刘备亲笔题写的三个大字——讲武堂。
这讲武堂的设立,源于曹豹和陈宫的一次密谈。两人见吕布自打下淮南后,便将民政琐事全数丢给刘备与一众文官,自己又回到了昔日在下邳时那般,不是纵马狩猎,便是与部下饮酒作乐的状态。陈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深知这位主公耐不住寂寞,长此以往,不但武艺生疏,更恐闲极生事,被外界乃至内部某些人看轻。曹豹则想得更深一步:吕布一身天下无双的骑战本领,若只用于阵前冲杀,未免太过浪费,何不让他将这身本事系统性地传授下去,既能发挥其长处,又能为联盟培养急需的中下层军官,还能给他找个正经“事由”,免得他胡思乱想,可谓一举三得。
于是,在曹豹的提议和陈宫的附议下,这讲武堂便应运而生。刘备自然鼎力支持,亲自选址、题字,并下令各军选拔有潜力、立有战功的低级军官和精锐老兵,分批前来受训。而总教习一职,毫无悬念地落在了吕布头上。
起初,吕布对此是嗤之以鼻的。
“教书?教一群愣头青?”他当时正擦拭着他的方天画戟,闻言头也不抬,语气里满是嫌弃,“本将军的时间,岂能浪费在此等琐事上?有这功夫,不如去校场活动活动筋骨!”
曹豹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道:“温侯此言差矣。教书育人,尤其是传授这沙场征伐、斩将夺旗的本事,岂是琐事?此乃壮大我军根基之百年大计!试想,若我军中基层将校,皆能得温侯指点一二,学得您骑战精髓之一鳞半爪,他日战场之上,该是何等景象?这岂不是比温侯一人之勇,更能摧垮敌胆,更能奠定胜局?”
他顿了顿,观察着吕布的神色,又加了一把火:“再者,玄德公仁德布于四方,掌管民政,万民称颂。温侯您乃我军中擎天之柱,这强兵砺刃、培育英才的重任,除了您,还有谁能担当?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日史书工笔,亦少不了温侯教化之功的一笔!届时,世人皆知温侯不仅勇武冠绝天下,更有育将之德,这‘飞将’之名,才真正是实至名归,无人能及啊!”
最后这句“教化之功”和“育将之德”,算是挠到了吕布的痒处。他虽傲,却也并非全然不在意身后名。更何况,曹豹将此事提升到与刘备治理地方同等重要的高度,隐隐有“文武并立,各擅胜场”的意思,这让吕布心里舒坦了不少。他放下画戟,沉吟片刻,终于勉为其难地点了头:“既如此……也罢,本将军便去看看,这帮小子是不是可造之材。”
于是,便有了讲武堂的第一次授课。
这一日,校场之上,旌旗招展。首批百余名学员早已按队列站得笔直,个个挺胸收腹,眼神里混合着兴奋、紧张与无比的期待。这些人都是军中百里挑一的悍卒或是有潜力的基层军官,其中甚至还有几个原是吕布并州狼骑的老底子,对吕布的崇拜近乎狂热。
吕布一身常穿的百花战袍,外罩玄色细甲,并未着全副披挂,但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却丝毫不减。他迈着大步走上校场前方临时搭建的木台,目光如电,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被他目光扫到的人,无不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下意识地将胸膛挺得更高。
“哼,”吕布开口了,声音不算洪亮,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曹子仲那小子跟本将军说,让我来教你们怎么打仗。”他语气里带着点惯有的倨傲,“打仗,有什么好教的?看见敌人,冲上去,砍了便是!武艺练到极致,任他千军万马,能奈我何?”
台下众人屏息静气,没人敢接话。
吕布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戏谑:“不过,既然玄德公和曹豹他们都觉得这事有必要,本将军也就勉为其难,来跟你们说道说道。免得你们日后上了战场,死得不明不白,堕了我军的威风!”
他随手从旁边的兵器架上取过一杆制式长矛,在手中掂了掂,显然觉得太轻,不甚满意。“今日,便说说这马背上的功夫。尔等皆知骑兵之利,在于来去如风,冲击如雷。但如何将这‘风’与‘雷’使到极致,这里面的门道,可不是人人都会的。”
他顿了顿,开始讲解控马、冲刺、挥砍、回旋的一些基本要领与发力技巧。起初还有些漫不经心,但说着说着,似乎勾起了兴致,语速渐快,手势也多了起来。
“尔等记住,人马需合一!不是你在骑马,而是马就是你双腿的延伸!冲锋之时,眼神要盯住你要杀的那个目标,余光环视左右,但心神不可分散!骑兵阵列,贵在紧密,前后呼应,如墙而进!一旦散开,便成了散兵游勇,任人宰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