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什”火铳队的训练日见成效。在李铁山的巧手下,又有十余支火铳加装了准星照门。王二严格要求火铳手们反复练习“三点一线”瞄准,甚至让他们在铳口悬挂小石块以增强臂力稳定性。装填步骤也被规范化,由专人预先称量分装火药,使用统一规格的铅弹,虽然依旧繁琐,但速度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提升。那五支最先改造的火铳,在五十步内射击固定靶,命中率已能达到三四成,在这个时代已是惊人的进步。
然而,火器终究是远程兵器,战场上瞬息万变,真正的考验在于各兵种间的协同。王二开始着手将火铳手纳入整体的战术演练中。他设计了一种简单的“三段击”雏形:将十余名火铳手分为三排,第一排射击后后退装填,第二排上前射击,接着是第三排,如此循环,以求形成持续不断的火力。虽然因火铳射速所限,这“三段击”远未达到后世线列步兵的火力密度,但已是王二在现有条件下能想到的最佳方案。
就在王二埋头整合训练之际,辽阳城明军大营传来消息:为提振士气、甄选精锐,经略衙门下令,于三日之后,在城东大校场举行全军校武!各营、哨、什皆可报名参与,项目包括个人弓马、刀矛,以及最重要的:团队攻防对抗!
消息一出,整个辽阳明军为之震动。尤其是团队攻防,这不仅是检验各部队训练成果的试金石,更是扬名立万、获取上层关注的最佳机会!无数军官摩拳擦掌,准备在校场上一展身手。
“王兄弟,这可是个好机会!”赵大锤闻讯,兴奋地找到王二,“让那些瞧不起咱们辅兵营的家伙看看,咱们‘王字什’的厉害!”
张老栓则略显谨慎:“什长,校场比试,强手如林。尤其是那些总兵、参将的亲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咱们……”他担心“王字什”成立日短,底蕴不足,会在那些精锐面前吃亏。
王二目光闪烁,心中已有决断。这是个风险,更是巨大的机遇!若能在此次校武中脱颖而出,不仅能彻底奠定“王字什”的地位,更能为他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
“参加!必须参加!”王二斩钉截铁道,“不仅要参加,还要在团队攻防中,打出我们的名堂!让所有人都看看,咱们的新练法,不是花架子!”
他立刻召集全什骨干,进行部署。个人项目,选派了箭法最好的石锁和几个身手矫健的老兵参加,重在参与。真正的重心,完全放在团队攻防上。
校场团队攻防,规则相对简单。双方各出一队,人数限定在五十人,在一片划定的区域内进行模拟攻防。兵器为未开刃的训练用木质兵器,蘸以石灰,被击中要害部位(如头、胸、腹)者即判阵亡退场。以最终留在场内人数多寡,或成功夺取/守住旗帜判定胜负。
王二仔细研究了规则,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种限定场地和人数的对抗,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骑兵和大规模阵型的优势,反而更考验小部队的灵活性、纪律性和战术配合:这正是“王字什”日夜苦练的方向!
他精心挑选了参与对抗的五十人:二十名最精锐的长枪手,由赵大锤亲自率领;十五名刀盾手,负责近身格斗和保护侧翼;十名弓箭手,由石锁指挥,进行远程压制和骚扰;最关键的五人,则是操作改良火铳的火铳队骨干!虽然规则限定不能用真火药,但王二特意申请,允许他们使用一种特制的、只会发出响声和少量烟雾的训练用药,以模拟火器射击的声响和烟雾效果,他认为这是检验战术的重要一环。经过一番交涉,负责裁判的军官在请示上官后,竟破例同意了!
三日转瞬即过。城东大校场,旌旗招展,人声鼎沸。辽阳城内外的明军各部,几乎都派出了代表队伍,更有大量军士围在场边观战,气氛热烈非凡。高台上,坐着包括马林在内的数位总兵、参将,甚至传闻新任辽东经略孙承宗也可能悄然莅临观战。
个人弓马刀矛项目先进行,“王字什”派出的几人表现中规中矩,石锁在射箭项目中取得了前十的成绩,已算不错,但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众人的焦点,都集中在接下来的团队攻防上。
经过几轮淘汰,“王字什”凭借严格的纪律和熟练的小组配合,接连战胜了两个对手,成功闯入八强。他们的表现开始引起一些注意,尤其是那支队伍行动间那种异常的整齐和令行禁止,让观战的军官们啧啧称奇。
八强战,王二抽到的对手,是辽阳镇守参将郭钦麾下的一支家丁队!这支队伍装备明显精良,士兵个个膀大腰圆,眼神彪悍,显然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带队的是一个姓刘的队官,看着王二这边大多面黄肌瘦、衣着寒酸的士兵,脸上毫不掩饰地露出轻蔑之色。
“哼,一帮辅兵溃卒,走了狗屎运混到这里,也该到头了。”刘队官声音不大,却足以让王二这边的人听到。
赵大锤顿时怒目而视,就要发作,被王二用眼神制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zjsw.org)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