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夜无月,星隐如灰。天地寂然,唯雷远吼。
权与礼的交锋,已不再是两人之辩,而是一国之劫。
而在那深宫重门之后,一缕心火,正于无声处燃起。
夜深似墨,镐京宫阙寂如死水,唯风声低吟,卷动殿前残烛。禁卫更替之声稀疏而急,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压抑得令人难以呼吸的寒意。
周公被幽于东偏殿。殿中无琴无书,唯有案几一张、香炉一座。香烟袅袅升起,仿佛无声的问天。
尹佚跪坐殿外,不敢离去。风声卷过长廊,夹着低低的私语——那是侍卫在交头接耳,传言王上已命群卿议周公之罪。
夜漏三更,殿门忽然一响。召公步入,披裘带雨,神色沉重。
周公抬目,微微一笑:“召公深夜至此,可是王命?”
召公叹息:“非王命,乃我心。公之道,天下皆知,然成王疑深。今朝议既定,明日或将‘停礼再审’。若再强辩,恐为己祸。”
周公垂目而坐,语声如叹:“礼不在纸诏,而在人心。若我之心息,则天下之礼灭。若我不立,后人再无信基。”
召公无言,默然良久,方低声道:“我自知公心在周。然世势如此,若天意不容,你我纵知理,终将受祸。”
周公轻摇其首,缓缓起身,行至窗前。殿外雷光闪烁,他的身影在光影之间拉得极长。
“召公,你可记得先王遗训?”
“天不常与,德可久存。君失德,则天改命。”
他回首,眼中有悲有决:“天命既在人德,我周之祸,不在诸侯,在我心乱。成王不信我,是人心动;若我为己安而退,则天下再无人信德。若礼崩于我,何以对先王?”
召公神色动容,跪地叩首:“公,若真至此局,愿以老骨随行。”
周公伸手将他扶起,语气忽柔:“不,你须留在王侧。若我身陷不测,你当护宗周之根。此世之乱,不可无人守王。”
风声再起,烛火如泣。
召公泪湿衣襟:“公欲何行?”
周公缓缓转身,负手而立:“此世雷云已聚,不可再避。若我身堕于乱,愿以一命,换天下之清。”
——
翌日朝会,天色昏沉。殿门外,风卷雷声,似天欲坠。
成王御座之上,神情冷峻。两列群臣皆垂首,气息凝滞。
大史宣诏:“周公旦,违诏擅祭,惑众行礼,扰乱王命,特召殿前问责!”
殿门缓启。
周公步入,仍着玄衣,神态从容。殿中雷光一闪,他额上微汗如星。
成王抬目,语声如刃:“周公——孤问你,礼乱天下,你罪当何居?”
周公俯身行礼:“若礼乱天下,则旦当死。然礼不乱,乱者在人心。”
成王冷笑一声,怒指而起:“你至今仍辩!”
周公朗声而对,言如洪钟:“臣不为己辩,为天下辩。若天疑臣,臣受其疑;若王疑礼,臣愿以身证礼之不罪!”
成王面色骤变,掌中玉笏“咔”的一声裂开。
召公急趋上前叩首:“陛下不可!公忠贯日月,非逆臣也!”
太师亦呼:“周公在,周命存!”
成王却一甩衣袖,喝道:“退下!”
雷声陡然炸响,震得宫门轰然作响,殿中灯火齐颤。
成王厉声道:“来人——押周公出殿,候孤审问!”
殿外甲士齐应,长戟如林。尹佚冲出跪阻,声嘶力竭:“陛下息怒!公心在国,非为乱臣——”
长戟一抬,寒光一闪,尹佚应声倒地,血溅殿阶。
周公神色一震,俯身而呼:“尹佚!”
鲜血顺石阶而流,雷声掩盖哭喊。
成王望着那殷红的血迹,面色复杂而苍白。殿中百官皆跪,不敢作声。
周公缓缓起身,目光平静如水,却有光自其中闪烁。
“陛下若欲加罪,臣无怨。唯望记我一言——礼若存,则周心存;礼若灭,则天命去。”
成王神色动摇,抬手欲言,却终未出口。
周公回首望天,叹道:“雷息之后,天当自明。”
他昂首而立,身影于雷光之下格外孤峻。
——
殿外风暴狂涌,云雷交织。
镐京城头,黑云翻滚如海,有金光一线自云底透出,照在宫阙之巅,短暂却耀眼。
天地之间,似有无形的命脉在那一瞬间断裂。
朝堂的威,天命的光,礼的心,全在那雷声中暗暗交织。
有人哭,有人噤。无数双眼注视着殿中那道玄衣之影,心中不敢言,却知——
此一立,天下势已裂。
——
这正是:
天怒非因祸,人疑始乱权。
心火燃未尽,山河欲翻天。
礼崩疑起,天命浮沉。自此,权势将裂,诸侯将动,天下将倾。
喜欢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