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铃像一道紧绷的弦,在公社中学的校园里骤然响起,瞬间压下了所有细碎的人声。苏念桃坐在靠窗的第三排座位上,指尖轻轻摩挲着铅笔杆,掌心的薄汗早已被风吹干。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讲台前的监考老师身上——两位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神情严肃,正逐一检查考生的准考证和身份证件。
“请各位考生将准考证放在桌面左上角,文具摆放整齐,无关物品全部放到讲台旁。”其中一位戴眼镜的老师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考试期间,不准交头接耳、不准传递物品,违者按作弊处理,取消全部考试成绩。”
话音刚落,正式考试的铃声便紧随而至,尖锐而清晰。监考老师分发试卷的动作有条不紊,试卷纸张带着油墨的清香,略微粗糙的质感触在指尖,却让苏念桃的心莫名安定下来。她接过试卷,先仔细核对了页码,确认无误后,便用钢笔在指定位置工整地写下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沉稳的痕迹。
浏览试卷的那一刻,苏念桃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语文试卷的题型和她平时模拟练习的大致相同,基础知识部分大多是她烂熟于心的内容,文言文阅读是课本里学过的篇目,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围绕着农村改革的主题,贴近她的生活,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她没有急于下笔,而是按照母亲叮嘱的“先易后难”,在心里快速规划了答题顺序。先从基础知识入手,字音字形、成语辨析、病句修改,这些题目对她而言如同家常便饭,笔尖在纸上流畅移动,几乎没有停顿。遇到不确定的题目,便做个小小的标记,留到后面再回头琢磨,绝不浪费时间死磕。
考场里静极了,只能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监考老师轻轻的脚步声。苏念桃沉浸在自己的答题节奏里,外界的一切似乎都与她无关。她想起高三这一年,无数个在煤油灯下苦读的夜晚,母亲在一旁纳鞋底陪伴她到深夜,父亲冒着寒风去镇上给她买复习资料,那些付出和期盼,都化作此刻笔下的力量,让她每一个答案都写得坚定而从容。
很快,她便答到了作文题。题目是“时代变迁与个人奋斗”,要求结合自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看到这个题目,苏念桃的眼睛亮了——这正是她心里最想说的话。
她放下笔,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思绪在脑海里快速铺展。时代变迁,于她而言,是村里通了电、有了拖拉机,是政策允许农民承包土地,是高考恢复给了像她这样的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个人奋斗,是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是父母在贫困中咬牙坚持供她读书,是她想走出大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执念。
这些念头如同泉涌,她拿起笔,开篇便写道:“时代如浪潮,卷着泥沙与珍珠奔涌向前;个人如孤舟,唯有以奋斗为桨,方能乘风破浪,抵达理想的彼岸。在我生长的小山村,时代的变迁正悄然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而奋斗,是我们对抗贫困、追逐梦想的唯一出路。”
接着,她结合村里的变化——从前大家守着集体的土地混工分,如今承包到户后,家家户户都卯足了劲种地;从前村里的女孩大多早早嫁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供女儿读书。她又写了自己的经历,写母亲攒鸡蛋换复习资料,写父亲顶着烈日下地挣钱,写自己在质疑声中坚持求学的决心。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满是真挚的情感,每一句话都透着对时代的感恩和对奋斗的笃定。
“……高考于我,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更是奋斗的试金石。我愿以笔为剑,以梦为马,在考场上交出满意的答卷,更愿在未来的岁月里,用奋斗回报家人的期盼,用知识为时代的发展添砖加瓦。”
写完最后一个字,苏念桃通读了一遍作文,修改了几处不通顺的语句,只觉得心中畅快。她抬头看了看窗外,阳光已经升到了半空,透过窗户照在作文纸上,那些字迹仿佛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她检查了一遍前面标记的不确定题目,凭借扎实的基础逐一敲定答案,然后又从头到尾将试卷核对了一遍,确认没有漏题、没有错别字,才放下笔,轻轻舒了口气。
此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多小时,考场里已有不少考生开始焦躁地翻试卷,或是对着某道题抓耳挠腮。苏念桃却依旧从容,她坐直身体,目光落在窗外的田野上,心里想着父母此刻或许正在地里干活,想着考完第一门就能回家吃母亲做的好吃的,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而隔壁的考场里,李伟却像是坐了针毡,浑身不自在。他坐在最后一排,面前的试卷摊开着,可上面的题目却像是天书一样,一个也看不懂。手里的钢笔被他攥得发热,笔尖在纸上胡乱划着,字迹潦草得几乎认不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