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没散尽,就像一层轻纱笼罩着整个村庄。苏家的烟囱率先冒出了袅袅炊烟,混着清晨的湿冷空气,飘出淡淡的柴禾香。院门口的老槐树下,陆沉渊已经到了,手里拎着昨天备好的扁担,安静地站在那里,身影在薄雾中显得格外沉稳。
苏念桃正帮着娘把最后一床被褥捆在扁担上,包袱打得方方正正,外面裹着一层防水的油布,怕路上遇到下雨淋湿。苏母一边帮她理了理衣襟,一边又叮嘱:“到了县城车站,记得买最早的票,别跟陌生人搭话,陆知青陪着你,娘也放心些。”
“娘,我都记着了,你都说好几遍了。”苏念桃笑着回应,眼眶却还是忍不住泛红。她知道,娘是舍不得她,这些叮嘱里,全是化不开的牵挂。
苏念军站在一旁,手里紧紧攥着那个自己做的布偶,小声说:“姐,你到了省城,一定要给我写信,我会好好读书,等你回来教我写字。”
“好,姐一定教你。”苏念桃摸了摸弟弟的头,把布偶塞进自己的书包里,“这个你也拿着,想姐的时候就看看。”
“不要,我要让姐带着,就像我陪着你一样。”苏念军固执地把布偶推了回去。
正说着,院门外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王大婶洪亮的嗓门:“念桃,丫头,我们来送送你!”
苏念桃抬头一看,王大婶挎着个竹篮,快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串乡亲——春杏抱着个布包,刘大爷拄着拐杖,老会计揣着个小布卷,还有几个平日里跟苏家走得近的婶子大娘,一个个都满脸笑容,却难掩眼底的不舍。
“大婶,你们怎么都来了?这么早,还麻烦你们跑一趟。”苏母连忙迎上去,拉着王大婶的手,心里又暖又感动。
“这说的啥话!念桃可是咱们村第一个能去省城读书的丫头,是咱们全村的骄傲!”王大婶笑着把竹篮往苏念桃手里塞,“这里面是我昨天刚炒的花生,香着呢,你路上吃,到了学校也能跟同学分着尝鲜。还有这几把红枣,是你大叔上山摘的,晒干了,补气血,你在外面别亏着自己。”
竹篮沉甸甸的,里面的花生还带着温热的余温,红枣红彤彤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暖。苏念桃捧着竹篮,哽咽着说:“大婶,谢谢你,让你这么费心。”
“费心啥!只要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王大婶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着她,“到了省城,要好好照顾自己,吃饭别舍不得,天冷了就加衣服,别冻着。常给家里写信,也给我们这些老邻居报个平安,让我们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我会的,一定常写。”苏念桃重重地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春杏也走上前来,把怀里的布包递过去:“念桃,这是我昨天晚上烙的粗粮饼,放了点糖,不容易坏,你路上当干粮吃。我家小宝还特意让我给你塞了两块奶糖,说让你尝尝甜。”
布包里的粗粮饼还带着麦香,两块用玻璃纸包着的奶糖,在那个年代可是稀罕物。苏念桃摸着那温热的饼子,心里一阵发酸:“春杏嫂子,太谢谢你了,还让小宝惦记着我。”
“跟我客气啥!”春杏笑着说,“你到了学校,要是有人欺负你,就给家里写信,我们都给你做主!虽然远,但咱们的理不亏!”
老会计也走上前来,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卷,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沓裁得整整齐齐的糙纸,还有一支半旧的毛笔:“念桃啊,我知道你要读书,用纸的地方多,这些纸是我攒下来的,你拿着用。到了省城,好好学知识,将来做个有文化的人,为咱们村争光。”
“谢谢刘大爷。”苏念桃接过纸和笔,心里暖暖的。老会计平时最看重读书,村里的孩子上学,他总是格外关照,如今对她,更是寄予了厚望。
几个婶子大娘也纷纷上前,有的塞给她一小罐腌菜,有的给她递上一双自己做的布鞋,还有的给她塞了几块皱巴巴的毛票,说是让她路上应急。
“念桃,这是我腌的黄瓜,脆着呢,你带着,下饭。”
“这双鞋你拿着,替换着穿,别总穿一双,脚会累。”
“这点钱你拿着,虽然不多,万一路上需要呢。”
苏念桃的书包很快就被塞得满满当当,怀里抱着乡亲们送的东西,手里还拎着王大婶给的竹篮,沉甸甸的,却一点都不觉得重——这哪里是物品,分明是乡亲们沉甸甸的心意,是整个村庄对她的期盼和牵挂。
陆沉渊见状,默默走上前来,接过她手里的竹篮和书包,又把乡亲们送的东西一一整理好,捆在扁担上。他的动作很轻,很细心,生怕把那些易碎的饼子和腌菜弄坏了。
“陆知青,麻烦你多照看念桃一路了。”王大婶拉着陆沉渊的手,郑重地说,“这丫头第一次出门,年纪小,不懂事,到了县城,到了省城,你多提醒着她点,别让她受委屈。”
“大婶放心,我会的。”陆沉渊重重地点头,语气坚定,“我会安全把她送到学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