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阳光格外明媚,透过车窗洒在苏承泽红扑扑的小脸上。他扒着车窗,好奇地看着路边掠过的风景,小手紧紧攥着苏念桃的衣角:“太奶奶,工厂里真的有好多好多青菜吗?是不是像咱们小院的菜畦一样?”
苏念桃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指尖划过他胸前别着的“助人为乐小标兵”徽章:“比小院的菜畦大多啦!工厂里有专门的原料区,还有机器能把青菜做成腌菜、泡菜,好多人都爱吃咱们‘念桃食品’的东西呢。”
身边的苏建斌接过话头:“泽泽,今天带你去看太奶奶当年创业的史料,还有工厂的生产过程,让你知道太奶奶是怎么把‘念桃’做得这么大的。”
车子驶进“念桃食品”的厂区,大门上方的红色logo格外醒目——一轮红日下,一株翠绿的青菜舒展叶片,旁边嵌着“念桃”二字,字体圆润饱满,透着朴实的亲切感。这是苏念桃当年亲自设计的,红日象征希望,青菜代表初心,几十年未曾变过。
“太奶奶,这个标志好好看!”苏承泽指着logo,眼睛亮晶晶的。
“这是太奶奶当年画的。”苏念桃牵着他的手走进厂区,“红日是说,再难的日子也有盼头;青菜是咱们的根,不能忘本。”
厂区里干净整洁,水泥路两旁种着整齐的梧桐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腌菜香。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见到苏念桃,都笑着打招呼:“苏老板好!”“太奶奶好!”
苏承泽仰着小脸,满眼崇拜地看着苏念桃:“太奶奶,大家都认识你呀!”
“太奶奶是工厂的创始人,大家自然认识。”苏建斌笑着说,“当年太奶奶就是在这儿,带着乡亲们一起种菜、做腌菜,一步步把工厂做起来的。”
他们先来到原料区,一排排整齐的筐子里,装满了新鲜的青菜、萝卜、芥菜,都是从合作的农村合作社运来的。质检人员正拿着仪器仔细检测,旁边的黑板上写着“原料验收标准:无腐烂、无农药残留、水分达标”。
“太奶奶,这些青菜都好新鲜呀!”苏承泽伸手想摸摸,又想起太奶奶说过“公共场合要讲规矩”,连忙收回手。
“做食品生意,原料是根本。”苏念桃拉着他走到筐边,指着青菜说,“你看这些青菜,叶片肥厚、颜色翠绿,没有虫眼,这样的原料才能做出好吃的腌菜。太奶奶当年卖青菜,就从不卖蔫菜、坏菜,童叟无欺,才能攒下好名声。”
她拿起一片青菜叶,递给苏承泽:“你闻闻,是不是有自然的清香?咱们做腌菜,就要保留这份本味,不能掺假、不能放添加剂,这是‘念桃’的规矩。”
苏承泽凑过去闻了闻,用力点头:“香香的!太奶奶,我记住了,原料要新鲜,不能掺假!”
接着,他们来到生产车间。透过透明的玻璃,能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清洗、切配、腌制、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机器轰鸣中,新鲜的蔬菜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了包装精美的腌菜、泡菜,整齐地码放在传送带上。
“太奶奶,这些机器好厉害呀!”苏承泽看得目不转睛,“以前是不是都是用手做呀?”
“是啊。”苏念桃感慨道,“当年工厂刚成立的时候,没有机器,全靠大家用手洗、用刀切、用坛子腌。冬天水凉,大家的手都冻得通红;夏天天热,车间里像蒸笼,可没人叫苦叫累。”
她指着车间墙角的一尊青铜小雕像:“你看那个挑担子的阿姨,就是太奶奶当年的样子。那时候,我每天挑着担子走十几里路去镇上卖菜,遇到过恶霸,受过委屈,可我从来没想过放弃。”
苏承泽看着雕像,小脸上满是严肃:“太奶奶真勇敢!我以后也要像太奶奶一样,不怕困难!”
参观完生产车间,苏建斌带着大家来到厂区的“念桃史料馆”。这里不大,却珍藏着苏念桃创业几十年来的珍贵物品:当年挑菜的扁担,已经磨得光滑发亮;第一本账本,上面的字迹工整娟秀,记录着每一笔收入和支出;最早的腌菜坛子,坛口还留着岁月的痕迹;还有“全国慈善模范”证书、捐建希望小学的纪念牌、受资助学子送来的感谢信……
苏承泽走到扁担前,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太奶奶,这就是你当年挑菜的扁担吗?好重呀!”
“是呀,当年挑着几十斤的青菜,走十几里路,确实重。”苏念桃看着扁担,眼里满是回忆,“可一想到能让弟弟妹妹吃饱饭,能让乡亲们多赚点钱,就不觉得重了。”
她拿起那本旧账本,翻到第一页:“你看,这是太奶奶卖青菜赚的第一笔钱,五块三毛钱。那时候,五块钱能买好多东西,我用这笔钱给你姑奶奶买了新书包,给你太爷爷买了一双布鞋。”
苏承泽凑过去看账本上的字迹,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希望小学照片,突然抬起头,认真地对苏念桃说:“太奶奶,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把‘念桃食品’做得更好,让更多人吃到好吃的腌菜,还要像你一样,帮更多穷人,捐建更多希望小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jsw.org)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