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咸阳被一层薄霜裹着,清晨的风刮在脸上像贴了片冰碴子,可皇城根下的农事工坊却热闹得冒热气 —— 墨家弟子光着膀子组装改良的区田锄,铁匠铺的锤子 “叮叮当当” 敲得火星子乱飞,刚铸好的青铜犁闪着冷光,犁尖还带着未退的温度。几个农官围着一张铺开的《全国农事舆图》争论不休,舆图上用红墨圈着十几个 “待核查” 的郡城,最扎眼的是云中郡,红圈旁还画了个问号。
秦风站在舆图前,指尖反复划过云中郡的标记,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手里攥着两份文书,一份是云中郡太守李达的奏报,绢布上字迹工整,写着 “区田法推广率九成,麦苗高三寸,预计亩产六石”;另一份是墨家弟子传回的密报,粗糙的麻纸上画着荒田的草图,旁边用炭笔注着:“粮仓麦种积灰三尺,百姓言‘官只让填报表,不让下田种’,监察官韩某常出入太守府,疑被收买。”
“秦大人,您看这李达胆多大!” 墨渊凑过来,指着密报上的草图,声音里带着火气,“弟子在云中郡待了三天,走了五个村,没见一块正经种了区田的地,有的田埂都塌了,麦种还堆在粮仓里发霉!之前设的监察官,根本就是摆设!”
秦风深吸一口气,指尖捏着奏报的绢布,指节都泛了白:“光有监察不够,得有实打实的考核,把‘官帽’和‘实效’绑在一起,才能让他们不敢敷衍。” 他抬头看向窗外,咸阳宫的飞檐在薄霜里泛着青灰色,“得去见陛下,奏请建‘农事考核制度’,不光考郡官,连监察官一起考,考真的、考实的,一点水分都不能有。”
当天上午,秦风揣着文书往皇宫走,刚到宫门口,就撞见了扶苏。扶苏穿着件厚布袍,袍角沾了点泥土 —— 显然刚从城外麦田回来,手里拿着份春耕计划,见秦风来,赶紧迎上去:“秦大人,可是为推广的事?我正想找你,河东郡报说麦苗长得好,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公子先别忙,” 秦风把密报和奏报递过去,语气凝重,“您先看这个 —— 云中郡造假,奏报写得天花乱坠,实际连麦种都没播。要是再不管,其他郡怕是会跟着学,区田法就白推了。”
扶苏展开文书,越看脸色越沉,手指把麻纸捏得发皱:“竟有这种事!之前设的监察官韩某呢?怎么没查出来?”
“韩某被李达收买了,” 秦风叹了口气,想起之前上郡的教训,“上郡的监察官就收了贵族五十两银子,瞒报了塌坑的事,这次韩某更过分,连田都没下就签了‘合格’。所以我想,考核得绕开郡官和本地监察官,派中央督查组,直接对接百姓和土地,还得有典籍当标准,差一点都不行。”
扶苏眼睛一亮,拉着秦风往御书房走:“我跟你一起去见父皇!我再补充一条 —— 加‘连带责任制’,监察官没查出问题,跟郡官同罪;农官教错方法导致减产,也得追责。另外,考核好的郡官,不光升爵,还优先给麦种和农具,这样才有动力,不是光靠罚。”
两人进御书房时,始皇正对着一堆粮储报告皱眉,案上还摊着《泛胜之书》,显然在研究各地的种植情况。见他们来,始皇放下竹简:“你们俩一起过来,怕是推广出了岔子?”
秦风躬身递上文书:“陛下,云中郡太守李达造假,谎称区田法推广九成,实际麦种堆在粮仓未播,田地荒芜;监察官韩某收受贿赂,瞒报实情。臣奏请建立‘农事考核制度’,考核郡官、农官、监察官,确保区田法真落地,百姓真受益。”
始皇拿起密报,草图画得清楚,百姓的抱怨也写得实在,他越看脸色越沉,“啪” 地把文书扔在案上:“李达好大的胆子!农事是百姓的活路,他敢拿这个造假,是想让云中郡百姓冬天饿肚子!” 他看向秦风,语气缓和了些,“你细说,这制度该怎么建?不能是虚架子。”
“回陛下,臣与墨渊、公子商议后,想分四步考核,每一步都有典籍和实效做依据:” 秦风上前一步,条理清晰地说,“第一步,实地查核,派中央督查组,按《泛胜之书》分土壤定标准 —— 沙土区田坑底需铺麦秸三寸(防塌),壤土坑深宽各一尺,涝洼地坑垫高五寸(防淹),差一寸、少一步都算不合格;第二步,百姓核验,让百姓用木牌投票(优、中、差),只问三件实在事:麦种是否按时领、种植方法是否教、有问题是否能找到官,投票‘差’超过三成的,郡官直接记过;第三步,产量核验,分春秋两季测产,以推广前三年平均产量为基准,沙土、涝洼地需增产四成,壤土需增产五成,没达标的降职;第四步,连带追责,监察官未发现造假、农官教错方法,与郡官同罪,绝不姑息。”
扶苏补充道:“父皇,儿臣还建议设‘奖励机制’:连续两次考核‘优’的郡官,升爵一级,赏粟千石,优先调运改良农具;百姓投票‘优’的郡,额外拨五千石麦种做储备,这样不光有罚,还有奖,郡官才愿意真干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请大家收藏:(m.zjsw.org)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