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关中平原像被泼了桶滚烫的金漆,日头悬在头顶,晒得麦芒泛着油亮的光,风一吹过,齐腰高的麦浪 “哗啦啦” 翻涌,裹着浓郁的新麦香,飘得老远,连村口的老槐树都像被染了金,叶子缝里漏下的阳光,落在打麦场的麦堆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王家坳的麦田里早已闹成一片。王老汉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梁上挂着汗珠,顺着沟壑分明的纹路往下淌,却顾不上擦,手里的弧形镰刀 “唰唰” 地割着麦秆,割倒的麦子在他身后码成整齐的小堆。这镰刀是墨家弟子送的,比老家什快一倍,刃口磨得锃亮,割麦时不缠秆,一上午就割完了两亩地。“老婆子,你看这麦穗!” 他举起一束金黄的麦穗,麦粒饱满得快把麦壳撑破,“今年这亩地,少说能收八石五斗!比去年还多五斗!”
王老汉的老婆子坐在田埂上,手里攥着根麻绳,把割好的麦子捆成束,每捆都扎得紧实。她抬头瞪了老汉一眼,却掩不住笑意:“你慢着点,别割到手!去年收八石,今年多五斗,够给小石头买两斤糖,再扯块布做新衣裳了!” 话音刚落,就见小石头提着个竹篮,蹦蹦跳跳地从麦垄里钻出来,篮子里装满了掉落的麦穗,手里还攥着半串野葡萄,葡萄汁沾在嘴角:“爷爷!俺捡了满篮子麦穗,能换多少糖呀?是不是能换一大块,像去年秦大人送的那样甜?”
“能!能换两大块!” 王老汉放下镰刀,弯腰抱起小石头,满是麦芒的胡茬蹭得孩子咯咯笑,“等陛下来了,让陛下也尝尝咱们的新麦,看看咱们种的麦有多好!”
不远处的打麦场上,墨家弟子正围着新做的打麦机忙活着。这机器是墨渊按《墨子?备城门》里的 “连机碓” 改的,木头支架有一人多高,中间架着个石碾,下面踩着踏板,墨影正光着脚踩得 “咯吱咯吱” 响,石碾 “咕噜咕噜” 转着,麦秆里的麦粒 “簌簌” 落在下面的竹筐里,没一会儿就积了小半筐。“这东西真管用!” 旁边的李二看得直咋舌,“之前俺家人工打麦,一天才打一石,现在这机器,一个时辰就能打两石!俺家那三亩麦,两天就能打完!” 墨影停下脚,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递过竹筐:“李叔,你试试?踩慢点开,熟了就快了,明年墨家还会做水力的,到时候连脚都不用踏,借着渠水就能转!”
秦风带着两个农官在田里巡查,手里攥着《泛胜之书》和亩产记录表,每到一块田,就蹲下身子,用木尺量麦秆的密度,再拔起一束麦穗,数麦粒的数量。“王家坳这块田,麦秆密,麦粒饱满,亩产八石五斗错不了。” 农官在竹简上飞快记录,笔尖划过竹简的 “沙沙” 声,和麦浪声混在一起,“李家村刚测完,八石二斗;张家湾七石九斗,比之前预估的平均七石五斗还高,今年真是大丰收!”
秦风点点头,心里像被晒得暖洋洋的。他走到打麦机旁,看着墨影教李二踩踏板,手指轻轻摸过机器的木支架,上面还留着墨家弟子凿刻的纹路:“这机器要是推广到全国,百姓收麦就能少受不少累。明年春耕,咱们再把粟种的区田法推出去,日子就更有盼头了。” 墨影接过他递来的水囊,喝了一口:“墨渊师兄已经在画水力打麦机的图了,还说要加个筛子,打完麦直接把麦壳筛出去,更省事!”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尘土飞扬,是扶苏派来的使者,手里举着明黄色的圣旨,老远就喊:“秦都尉!陛下明日亲自来河东郡视察,让您准备好亩产数据和粮库清点情况!”
百姓们一听始皇要来,瞬间炸了锅。王老汉赶紧把镰刀擦干净,对老婆子说:“俺去把仓里最好的麦子筛出来,让陛下尝尝新麦粥!” 刘婶也放下手里的麻绳,拉着村里的妇女说:“俺们烤点麦饼,用新麦粉掺芝麻,让陛下尝尝咱们的手艺!” 孩子们更是兴奋,围着使者跑,嘴里喊着 “要见陛下咯!要见陛下咯!”
当天下午,王家坳就忙开了。有的百姓把新收的麦子用竹筛筛了又筛,选出最饱满的麦粒;有的打扫打麦场,插上五颜六色的彩旗;小石头和几个孩子用麦秸编了个大大的 “丰” 字,插在村口的老槐树上,麦秸上还系着红布条,风一吹,红布条飘得格外热闹。
第二天一早,始皇的队伍就到了。没有浩浩荡荡的仪仗,只有十几辆马车,始皇穿着件浅灰色的布袍,袖口挽到小臂,脚上穿着布靴,刚下马车,就被满田的金黄吸引了,脚步不由自主地往麦田走。“这麦子长得真好!” 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束麦穗,指尖轻轻一搓,麦粒 “簌簌” 落在掌心,圆滚滚的,比御田种的麦子还沉实。
王老汉早就提着个陶碗在旁边等着,见始皇看麦子,赶紧上前,双手递过碗:“陛下,您尝尝这麦粥,是俺用今早刚磨的新麦粉煮的,还热乎着呢!” 始皇接过陶碗,碗沿还带着王老汉手心的温度,他喝了一口,麦香混着点淡淡的米香在嘴里散开,没有御膳房糕点的甜腻,却透着股实在的烟火气。“好!好!” 他连连点头,又喝了一口,“比宫里的御膳还合胃口!这才是百姓该有的收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请大家收藏:(m.zjsw.org)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