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冰媚基于“龙钥”感知做出的“谨慎接触”决断,为“新纪元合作组织”内部持续数日的激烈争论画上了句号。阿卜杜勒亲王代表的“接触派”获得了理论上的支持,而弗里德里希伯爵代表的“隔离派”所强调的风险与防御,也被充分纳入到后续行动的考量之中。最终方案,既非鲁莽地敞开大门,也非怯懦地闭关锁国,而是一个体现了人类文明当前智慧与谨慎的折中方案——“信使”计划。
计划的核心理念,如同其名:派遣一位承载着人类文明精华的“信使”,前往奥尔特星云信号来源的预定坐标进行抵近侦察与有限接触。这位“信使”并非血肉之躯的宇航员,而是一艘高度智能化、具备长期自主航行能力的无人探测器。它将是人类的眼、耳与口舌,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前提下,去直面那片未知的黑暗。
“信使号”探测器的设计与建造,汇聚了地球与火星最顶尖的科技力量。在火星轨道上新建的、规模宏大的“星舰船坞”内,这艘肩负着文明使命的飞船逐渐成型。它并非战斗舰艇,没有狰狞的炮管和厚重的装甲,其外形更像是一枚结构精巧、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巨大种子或梭镖,流线型的躯体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星际尘埃的阻力,表面覆盖着能够吸收和转化各种宇宙辐射的高科技涂层。
它的动力核心,是新一代的紧凑型核聚变引擎,配合基于“归墟”技术改良的时空曲率辅助推进系统,使其能够以远超前代探测器的速度,在合理时间内抵达奥尔特星云边缘。它的能源系统除了聚变堆,还包裹了高效太阳能帆板和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确保在远离太阳的寒冷深空也能长期运作。
但“信使号”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它的航速与耐久,而在于它所携带的“礼物”与“智慧”。
在“荧惑之城”的数据中心,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筛选与压缩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组成了庞大的评审团,他们的任务是从人类文明浩如烟海的遗产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文明特质的内容,构建“信使号”的数据库——“文明精华库”。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数据备份,更是一次文明的自我审视与表达。
自然科学部分,囊括了从欧几里得几何到黎曼曲面,从牛顿定律到量子场论,从达尔文进化论到“生命织锦”原理……所有支撑起人类认知世界的知识骨架,包括成功的理论,也包括那些被证伪但体现了探索精神的假说。
历史与社会科学部分,则忠实地记录了文明的足迹——辉煌的王朝与血腥的战争,伟大的法典与残酷的奴役,思想的启蒙与愚昧的禁锢……不回避黑暗,不粉饰太平,试图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在矛盾中前行的人类世界。
而最富争议,也最可能决定接触成败的,是人文与艺术部分。
评审团内部为此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应该只展示最“理性”、最“普适”的内容,比如数学和物理,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误解。但更多的人坚持,必须展示人类独特的、非理性的一面。
最终,数据库收录了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图纸,也收录了敦煌壁画的飞天影像;收录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激昂的旋律,也收录了日本尺八空灵幽玄的独奏;收录了莎士比亚戏剧中关于人性复杂的深刻剖析,也收录了非洲部落充满原始生命力的舞蹈仪式;收录了达芬奇笔下精确的解剖图,也收录了他充满想象力的飞行器草图;收录了各国孩童充满稚气的涂鸦,也收录了街头艺术家充满反叛精神的涂鸦……
这是一个包罗万象、充满矛盾却又生机勃勃的文明样本。它既展示了人类凭借理性构建秩序的能力,也毫不掩饰感性所带来的混乱、痛苦、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然而,仅有静态的数据库还不够。“信使号”需要具备在陌生环境下自主分析、判断并做出有限回应的能力。它需要一个“大脑”。这个大脑,不是冰冷执行指令的普通AI,而是一个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和“人格”设定的高级人工智能——代号“孔子”。
“孔子”AI的研发,由木冰清在病床上远程指导完成。尽管身体依旧虚弱,但她的意识清晰无比。她认为,与一个可能崇尚绝对逻辑的文明交流,人类派出的“使者”不能是纯粹的逻辑机器,那无异于班门弄斧。这个AI必须擅长辩证逻辑,能够理解并处理矛盾,能够在“是”与“非”之间找到动态的平衡,能够理解“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
“孔子”的核心算法,植入了大量东方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家关于“仁”、“礼”、“和而不同”的伦理观,以及道家关于“阴阳相生”、“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它被设定为一位充满智慧、温和而坚定的“智者”,善于通过提问和引导来探寻真理,而非强行灌输或驳斥。当面对无法调和的逻辑矛盾时,它不会死机,而是会尝试从更高维度寻找包容双方的新视角,或者坦然地承认认知的局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向上之河请大家收藏:(m.zjsw.org)向上之河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