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了朱元璋亲授“自赚俸禄”的旨意,沈涵感觉自己背上了一座名为“绩效”的大山,呼吸都带着数据的沉重。
回到翰林院,他看着那一排排沉默的、对他敬而远之的同僚,又看了看那浩瀚如烟海、整理水平还停留在“堆一起就算赢”的档案库,只觉得眼前一黑。
“这特么比让张飞绣花还难啊!”沈涵内心哀嚎,“老朱一句话,我就得从数据分析师转型成项目总监兼首席效率官,还得是光杆司令那种!”
但陛下的“试点”工程已经启动,他要是敢说个“不”字,估计下一秒“试点”就变“点火自焚”了。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第一步,他决定召开一次“项目启动会”——虽然与会人员只有他和他的老仆沈六。
沈六捧着一碗新煮的汤饼,茫然地看着自家少爷在屋里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5S管理”、“流程再造”、“标准化作业”等他完全听不懂的咒语。
“少爷,您是先吃饼,还是先……发功?”沈六小心翼翼地问。
沈涵停下脚步,悲愤地看了一眼汤饼:“吃!化压力为饭量!吃饱了才有力气给老板…,给陛下当牛做马!”
第二步,他试图在翰林院寻找“项目组成员”。他走到一位看起来相对面善的编修面前,刚挤出个友好的笑容:“王编修,近日整理档案,不知可否……”
王编修像被烫到一样猛地跳开一步,连连摆手:“沈侍读高才!陛下钦点!在下愚钝,不敢耽误沈侍读大事!告辞!”说完抱着一摞书溜得比兔子还快。
沈涵:“……” 行吧,团队建设还没开始就失败了。这届同事带不动啊。
无奈之下,他只能撸起袖子自己干。他根据那点可怜的现代管理知识,开始设计档案分类标签、登记表格、借阅流程……恨不得立刻给每本册子都编上号。
过程是枯燥且痛苦的。他一边对着发霉的册子打喷嚏,一边内心疯狂吐槽:
“苍天啊!我来明朝是来讲管理学,不是来当图书馆管理员的!”
“老朱这是把我当驴使啊!还是自备草料的那种!”
“这效率……等我整理完,大清都该入关了吧?”
他的怪异举动自然引来了更多围观和私语。
“看哪,沈侍读又在对册子施法了……”
“啧啧,画那么多格子,莫非是某种镇邪的符箓?针对张大人李大人的?”
“嘘!慎言!小心他下一个‘优化’了你!”
沈涵彻底成了翰林院公认的“卷王”和“怪胎”。他走到哪里,哪里就自动形成真空地带。唯一的好处是——现在没人来刁难他了,毕竟大家都怕被他“优化”掉,或者被他拉住讨论什么“检索效率提升方案”。
几天后,朱元璋居然又把他叫去了。这次老朱没看条陈,而是直接问:“你那‘优化’,进行得如何了?省出几石米了?”
沈涵心里一紧,赶紧汇报:“回陛下,正在建立新的档案登记造册之法,日后查阅核验,效率必能大幅提升,所需人力时间亦可节省……”
朱元璋眯着眼打断:“说人话。几天了,省出多少了?”
沈涵额头冒汗:“呃……回陛下,目前……尚处于投入阶段,好比耕田需先施肥浇水,尚未到收获之时……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那就是一个子儿还没省出来?”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沈涵噗通跪下:“陛下明鉴!万事开头难!但此法一旦推行,长期来看必能……”
“长期?”朱元璋哼了一声,“咱等不了那么长。这样,伯温。”
旁边的刘伯温应声:“臣在。”
“你脑子活,给他支支招。怎么尽快把这‘效率’给咱变现了。”朱元璋甩下一句话,仿佛布置了一个任务。
刘伯温看向跪在地上的沈涵,表情高深莫测:“沈侍读,陛下之意,是让你不仅要会省,还要会……找。”
沈涵茫然抬头:“找?找什么?”
刘伯温微微一笑,声音轻柔却如惊雷:“找出那些……原本就该有,却因为‘效率低下’而‘遗失’或‘延误’的赋税、粮帛。譬如,你条陈中所提及的‘隐田’、‘瞒报’……若能查实追回,其价值,岂止区区五石米?”
沈涵瞬间懂了!
老朱哪是要他提高文书效率!这是让他借着整理档案的名头,去挖地三尺,找那些官员们的小辫子和国库的漏洞!把“节流”直接变成“开源”!而且是用得罪死整个官僚体系的方式!
这哪是“激励”,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啊!还给了刘伯温当监工!
刘伯温继续温和地补刀:“沈侍读奇思妙想,善于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如今陛下予你便利,正可大展拳脚。需知,追回一两隐匿之赋,胜过节省百倍纸张笔墨之费。此方为……真正的‘成本效益’之道。”
沈涵跪在地上,心里一片冰凉。他终于明白,朱元璋给他的不是甜头,而是一把开了刃的刀,并且指着满朝的“肥羊”,让他去宰。
“陛下……刘大人……臣……臣……”他嗓子发干,不知该说什么。
朱元璋似乎满意了,挥挥手:“行了,道理跟你说明白了。跟着伯温好好学,好好干。退下吧。”
沈涵恍恍惚惚地走出宫殿,感觉自己不是加了薪,而是接了个“锦衣卫预备役”的活。
他看着天空,欲哭无泪:“我只是个想混口饭吃的小管理啊……怎么就要变成特务头子了……”
看来,今晚的汤饼,得加三倍……不,得加五倍肉臊子才能抚慰他受伤的心灵和即将到来的、被全朝官员记恨的未来了。
喜欢大明博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博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