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验收流程标准化。验收时,必须随机抽样,对照标准样板,使用简易卡尺和秤具进行测量称重,不符合标准者一律退回,并记录在案,与窑厂绩效挂钩。
第三,定价与损耗标准化。根据新标准和合理成本,重新核定青砖的官方采购价和运输、仓储过程中的合理损耗率,超耗部分需层层说明原因,否则不予核销。
命令一下,底下炸开了锅。几位主事面面相觑,脸色难看。这等于直接剥夺了他们过去在验收和核销上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和灰色收入。一位资历老些的主事忍不住开口:“沈大人,此举是否过于操切?各地窑情不同,土木之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岂能一概而论?如此苛求,恐误了工期啊!”
“正是有差异,才需要标准!”沈涵毫不退让,“以往就是太模糊,才给了劣砖、高价可乘之机!要的就是一概而论!至于工期,流程清晰了,质量保证了,返工减少了,只会更快!”
他目光扫过在场几位一直沉默不语、脸上布满烟火色的老工匠:“几位大匠师傅,你们觉得,有一套明确的标准,让你们烧砖、让匠人砌墙,是更难了,还是更省心了?”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工匠犹豫了一下,还是瓮声瓮气地开口:“回大人话…若真有那准绳,照着一板一眼地做,自然省心。总好过烧好了送来,却因上官一句话就打成次品,或是砌墙时因砖块不规整,被监工责罚…”
老工匠的话,比沈涵的数据更有力。几位主事顿时语塞。
沈涵趁热打铁:“标准之事,就这么定了!三日之内,我必须看到标准样板和细则初稿!这是死命令!”他再次祭出了朱元璋这面大旗,“此事关乎皇爷交办的,谁敢怠误,休怪本官无情!”
扯着皇帝的虎皮,加上老工匠的间接支持,新规被强行推动了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虞衡清吏司因为青砖标准化一事,暗流涌动。抱怨声、质疑声更大,但与此同时,也开始有一部分底层官吏和匠人,眼中流露出不一样的神色——或许,这位年轻的沈大人,并不只是来捣乱的?
然而,就在标准样板即将制成的当口,一个意外发生了。
那位发言支持标准化的老工匠,在试烧新标准砖时,窑炉出了意外,虽人无大碍,但一窑砖报废了。很快,风言风语开始在司内流传:说是新标准太过苛刻,扰乱了窑火分寸,才导致事故;又说沈涵急功近利,逼得老工匠出了错…
流言的源头难以查证,但效果却立竿见影,刚刚被强行压下去的抵制情绪再次抬头,甚至更甚以往。
沈涵站在即将出炉、却已裂纹满布的废砖前,面色阴沉。他知道,这绝不仅仅是意外。
胡惟庸的攻势,从未停止。明的阳谋之外,暗地里的绊子,已经来了。
他蹲下身,捡起一块还烫手的碎砖,仔细看着它的断面。
“标准…”他喃喃自语,“果然,制定标准不易,推行标准,更是难上加难。但越是这样,越说明做对了。”
他站起身,对身后的赵四平静地说道:“去请最好的太医给老师傅看看。另外,告诉周算盘和吴愣子,重点查一查,这窑炉出事前,都有谁去过窑厂,又都说过些什么。”
“这潭水,是越来越浑了。但水浑了,才好摸鱼。”
喜欢大明博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博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