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灯火通明,却只照亮朱元璋半张脸,另一半隐在阴影里,如同他此刻的心思。
毛骧,锦衣卫指挥使,像一尊没有温度的雕像,正用毫无波澜的语调汇报着。
“沈涵于虞衡清吏司推行青砖标准遭遇抵制。主事王弼等人阳奉阴违,匠户多观望。昨日酉时三刻,官窑大匠李老鲁试烧新标准砖,窑炉意外炸膛,砖坯尽毁,李老鲁轻伤。旋即有流言称,此乃新法苛刻、急于求成所致。”
朱元璋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紫檀桌面,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他没问流言,反而问了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炸膛之后,沈涵是何反应?”
毛骧的声音没有丝毫起伏:“沈涵即刻遣人请太医为李老鲁诊治,并亲自查验废砖。随后,命其下属周姓书吏详查窑厂近日人员往来,尤关注事发前与王弼主事有过接触者。其麾下那名吴姓愣头青,情绪激动,欲寻王弼理论,被沈涵厉声喝止。”
“呵…”朱元璋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倒还没蠢到家,知道先护住自己人,查证据,而不是急着去撕咬。看来刘伯温那老狐狸,没少提点他。”
他顿了顿,语气骤然转冷:“那个王弼,背后是谁?”
“王弼与工部右侍郎赵乾沾亲,赵乾…是淮西人,与参知政事胡惟庸府上走动频繁。昨日晌午,王弼确曾密会胡府一名外管事。”
“胡惟庸…”朱元璋眼中寒光一闪,“咱让他当这个参知政事,是让他给咱办事的,不是让他结党营私,给咱下绊子的!沈涵这把刀还没磨利,他就急着想来掰折了?”
帝王心术,在于平衡。他扶持沈涵,就是要敲打日渐骄横的淮西勋贵和试图揽权的胡惟庸。沈涵改革带来的效益他想要,但更想要的是借此机会,看清这潭水底下,到底藏着多少魑魅魍魉,谁在真心办事,谁又在浑水摸鱼。
“皇爷,是否需要…”毛骧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锦衣卫出手,什么王弼赵乾,甚至胡惟庸,都能立刻感到彻骨的寒意。
“不。”朱元璋一摆手,断然拒绝,“现在动,就打草惊蛇了。让沈涵自己去折腾。咱倒要看看,这小子除了会画那些花花绿绿的格子,有没有本事把这硬骨头啃下来。三个月的期限,是给他的,也是给胡惟庸看的。”
他需要沈涵做出成绩,才能顺理成章地扩大新法,才能更有力地压制胡惟庸的评议之议。但同时,他也要让沈涵始终处在压力之下,离不开自己的支持。
“给咱盯紧了。”朱元璋最后吩咐道,“沈涵那边的一举一动,胡惟庸那边的暗地勾当,还有…刘基那老狐狸,他最近又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咱都要知道。至于那个李老鲁匠户…让太医用好药,别寒了实干人的心。”
“是!”毛骧躬身领命,悄无声息地退入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
稽核文牍处内,气氛比窑炉炸了的那天还要压抑。
吴愣子脖子上的青筋都还没完全消下去,瓮声瓮气地抱怨:“大人!您就不该拦着我!那王弼摆明了就是使坏!我去揍他一顿,看他还敢不敢背后搞鬼!”
“揍他?然后呢?”沈涵头也没抬,正仔细看着周算盘重新核算的青砖成本,“让锦衣卫把你抓进诏狱,然后胡惟庸正好参我一本‘御下不严,纵仆行凶’?你是痛快了,咱们这摊子事立马就得散伙!”
赵四在一旁叹气:“大人,吴愣子也是气不过。现在外面传得很难听,说咱们瞎搞,逼得老师傅出了事故,还说…说您是为了讨好皇上,不惜拿匠户的性命和工部的安稳来搏前程。”
孙老道耷拉着眉毛:“人言可畏啊,大人。这名声坏了,以后咱们在工部更是寸步难行。”
沈涵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他当然知道这是胡惟庸和王弼的组合拳,阳谋压顶,阴招断腿。这种憋屈感,比连续加班做一百份PPT还要折磨人。他甚至有点怀念以前被老板PUA的日子,至少那时候不会被砍头。
“周算盘,数据怎么样?”他问道。
周算盘推了推眼镜:“大人,按新标准核算,只要严格控制过程和验收,青砖的总体采购成本能下降一成半,因质量不合规导致的营造浪费能减少近三成!这是实打实的效益!但前提是…标准能推行下去。”
“听到了吗?”沈涵看向他的团队成员,“数据站在我们这边。效益,就是咱们的护身符。现在人家就是不想让咱们把这护身符弄到手。”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吴愣子,你的力气,不是用来打架的。从明天起,你给我盯死了王弼主事经手的所有物料往来,特别是砖窑之外的,比如木材、石料,我就不信他只有这一处不干净!但要暗中进行,拿到真凭实据,而不是咋咋呼呼。”
“赵四,你文笔好,把咱们制定标准的过程、依据,还有预期的效益,写成一份条陈,要通俗易懂,让不懂算学的人也能看明白。写好后,多抄几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博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博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