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评议?”刘伯温冷笑,“陛下这是要借你之手,强行推行新规,看看能挤出多少效益,能触动多少人的利益。同时,又放开评议,让胡惟庸等人有机会挑刺、攻击、甚至篡改你的方案。无论成败,陛下都是赢家。而成败的关键,全系于你一身。你若在试行中出了半点纰漏,或被评议抓住丝毫把柄…”
刘伯温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皇帝的平衡术,残酷而高效。沈涵既是破局的刀,也是吸引火力的靶子。
“而且,”刘伯温压低了声音,“你以为评议只是纸上谈兵?胡惟庸主持中书省,他完全可以在评议的程序、人员、议题上做手脚。他会让那些反对最激烈的人来评议,会抓住草案中最不近人情、最难以执行的条款大肆攻击,甚至会暗中鼓动试用新标准的部门阳奉阴违,制造问题,然后归咎于你的标准本身!”
“届时,你面对的将不再是王弼之流的暗中破坏,而是整个官僚体系‘合乎制度’的、‘有理有据’的反对浪潮!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沈涵听得后背发凉。他发现自己还是把政治想得太简单了。皇帝的允诺背后,是更深的风险。胡惟庸的阳谋,经过皇帝的平衡,演化成了一个更加凶险的陷阱。
“那…学生该如何应对?”沈涵感到一阵口干舌燥。
刘伯温目光深邃:“其一,你的标准试行,绝不能出错!尤其是最初这几批砖,质量、成本、交付,必须完美!要做出实实在在的榜样,堵住所有人的嘴!其二,你要主动参与评议!不能任由他们设定议题!将你的数据、你的理由、你预期的效益,主动散发给所有评议官员,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其三…”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要小心陛下。你越是成功,陛下用你制衡胡惟庸的心思就越重,但同时也越会忌惮你。功高震主,古之明训。你需时刻记得,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圣意’,为了大明的效益,而非结党营私,培植自身势力。这一点,要做得让陛下看见,但又不能太过刻意。”
刘伯温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锤子,敲打着沈涵的神经。他仿佛在走一条越来越窄的钢丝,下方是万丈深渊,前后都有猛虎窥伺。
送走刘伯温,沈涵独自坐在值房里,久久无言。他拿出那份来之不易的《试行草案》,感觉它重若千钧。
这不再是简单的管理优化方案,而是一份生死状,一场战争的蓝图。
他提起笔,在草案的扉页上,用力写下了四个字:
如履薄冰。
窗外,天色渐暗,应天府华灯初上,一片太平景象。但沈涵知道,在这片繁华之下,一场因他而起的、席卷朝堂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他,正站在风暴的最中心。
喜欢大明博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博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