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孙老道佝偻着腰,“几位老师傅听说上官来评议新标准,心里没底,想…想来听听,也说说他们的想法…”
沈涵点头:“让老师傅们进来说话。”
李老鲁等人进来,扑通就跪下了,磕磕巴巴地说:“青天大老爷们!这新标准…好!真的好!砖烧得规整,俺们干活省心,不用再担心烧坏了挨罚,也不用看司吏老爷的脸色…就是…就是规矩严了点,但俺们愿意学!求大老爷们可千万别改回去啊!”
老匠户们言辞朴拙,甚至有些语无伦次,但那份真切和惶恐,却比任何雄辩都更有力。
崔文博看着眼前这一幕:能言善辩的数据高手,和涕泪交加的底层匠户。他精心构筑的文字攻击,在这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可以驳斥条文,却无法漠视数据和最直接的受益者的呼声。
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
御书房内。
朱元璋听着毛骧汇报着工部发生的这一幕,脸上难得地露出了一丝近乎愉悦的神情。
“哦?崔文博吃瘪了?被个算账的和几个老匠户给堵回去了?”他用手指点了点桌面,“沈涵这小子,倒是会找人。数据…匠户…好,很好。”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沈涵越是能折腾,越能搅动死水,越能打击胡惟庸一系的气焰。
“胡惟庸那边有什么反应?”朱元璋问道。
“回皇爷,胡相似乎并未指示崔文博下一步行动。崔郎中今日回来后,便闭门不出。”毛骧回道。
朱元璋冷哼一声:“他是在看,在看咱的态度。也在等,等沈涵出错,或者等那些被触动的利益方自己跳出来反对。”
他站起身,踱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宫墙。这场评议,早已超出了单纯的法理之争,成了他和胡惟庸之间默契的较量场。他扶持沈涵这把刀,胡惟庸则试图用规则折断这把刀。
“告诉沈涵,”朱元璋忽然开口,声音平淡,“让他只管把砖烧好,把账算清。评议的事,让他不必过于纠缠条文口舌。咱,要看的是实效。”
“是。”毛骧躬身领命,明白皇帝这是再次给沈涵吃了定心丸,但也划下了红线——皇帝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的口舌之快。
朱元璋的目光变得幽深。他希望沈赢,但不能赢得太快,太容易。他需要胡惟庸感受到压力,但又不能逼得太紧,以免狗急跳墙。
这其间的分寸,需要他这位帝王,精心拿捏。
沈涵和胡惟庸,都是他棋盘上的棋子。
而棋局的最终目的,从来不是为了某一颗棋子的胜负。
而是为了整盘棋,尽在掌握。
喜欢大明博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博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