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风波过后,稽核处新衙署总算安稳了几日。沈涵深刻领会了刘伯温“墨兰”的深意,暂敛锋芒,将工作重心完全放在了内部夯实与技术钻研上。
用他的话说,这叫“打铁还需自身硬,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一方针直接导致周算盘成了衙门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老爷子现在走路都带风,身后总跟着几个抱着账册、满眼求知欲的年轻书吏。
“周老,这‘边际成本’究竟如何核算?下官愚钝……”
“周先生,您看这笔河工物料采买,这里面‘水分’几何?”
“算盘公,绩效点扣减细则第三条,可否再详解一番?”
周算盘捻着山羊胡,眯着眼,享受着这种被知识需求包围的幸福感。
他偶尔也会蹦出几句金句,比如训斥一个算错数的书吏:“你这数算的,比毛指挥使绣春刀上的血槽还歪!”吓得那书吏一哆嗦,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恨不得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
而被点到的毛骧毛指挥使,这几日也成了稽核处的常客。不过他不是来学算盘的,而是来对账的。
京通仓案牵扯出的线索如同藤蔓,有些伸向了军中,有些缠上了漕帮,这就需要绣春刀出鞘了。
这日,毛骧又大马金刀地坐在沈涵的值房里,端着粗瓷茶碗灌了一口,抱怨道:“沈老弟,你们这新衙门好是好,就是茶忒难喝!赶明儿我让人给你送几斤好的来。”
沈涵从一堆数据表格里抬起头,笑道:“指挥使大人客气了,我们这儿是清水衙门,比不得您那儿的好茶多。”他特意在“好茶”上加重了语气,两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谁不知道锦衣卫衙门里招待人的“茶”种类繁多,滋味独特。
“说正事,”毛骧放下茶碗,正色道,“你让查的那个‘右手刀疤’,有眉目了。漕帮里没对上号,但京城几家大车马行、还有几个武将府邸的护院里,倒是有几个特征符合的。正在逐个筛排。”
“有劳指挥使。”沈涵点头,将一份刚整理好的文书推过去,“这是根据京通仓往来账目,梳理出的几家与隆昌号有密切资金往来,且背景存疑的商号名单。或许能顺着钱流,摸到更大的鱼。”
毛骧接过名单,扫了一眼,咧嘴一笑:“嘿,这玩意儿好!比刑讯逼供文明,有时候还更管用!咱就喜欢跟你这样的文化人打交道,省劲儿!”
他小心地将名单揣进怀里,仿佛那不是几张纸,而是淬了毒的匕首。
两人正说着,赵四端着一大盘刚出锅、热气腾腾的肉臊子汤饼走了进来,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这是稽核处不成文的规矩,每逢攻坚克难或者小有成绩,沈涵便会自掏腰包,请兄弟们吃上一碗。这既是搞劳,也是凝聚人心。
“哟!开饭了!”毛骧眼睛一亮,毫不客气地自己动手盛了一大碗,“还是你们这儿实在!咱那衙门里,尽是一股子血腥味儿,吃饭都不香。”
众人围坐在一起,呼噜呼噜地吃着汤饼,气氛轻松了不少。连一向拘谨的吴愣子,也敢跟毛骧带来的一个锦衣卫小旗官讨论起某个账目细节了。那小旗官听得一头雾水,只能连连点头,模样颇为滑稽。
沈涵看着这一幕,心中微暖。这就是他的团队,有精于算计的老狐狸,有悍勇直率的猛张飞,有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现在,又加上了锦衣卫这把锋利的绣春刀。虽然前途依旧莫测,但至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端起碗,喝了一口热汤,对毛骧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指挥使,您说,咱们这算不算是‘文武结合,干活不累’?”
毛骧正埋头对付碗里的肉臊子,闻言抬起头,抹了把嘴上的油,嘿嘿一笑:“文?咱看你们这算盘珠子拨拉的,比刀剑碰撞声还吓人!不过嘛……这肉臊子,是真不赖!”
满堂哄笑。
笑声中,沈涵的目光掠过窗外。胡惟庸的阴影依旧笼罩,帝心依旧难测。但此刻,在这充满食物香气和算盘声的小小衙门里,他找到了一丝难得的踏实与力量。
下一步,就该用这“文”的算盘和“武”的绣春刀,好好算一算那些藏在暗处的账了。
喜欢大明博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博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