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来来给丈夫发了条消息:“晚上能早点回来吗?我想和你谈谈。”
丈夫回复得很快:“关于那个病人?听说他们拒绝了手术,选择了草药治疗。”
来来盯着手机屏幕,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模糊了视线。她颤抖着打字:“我觉得自己像个帮凶。明明知道结局,却没能阻止。”每一个字都带着深深的自责与痛苦,仿佛在鞭笞着自己的灵魂。
丈夫的电话立刻打了过来,他的声音异常坚定:“听着,这不是你的错。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也有承担选择后果的义务。我们能做的只有提供专业建议,不能替别人做决定。”
来来握紧手机,泪水不停地流淌,却说不出话来。电话那头,丈夫轻声叹了口气:“我五点回来,等我。”
挂断电话后,来来走到阳台上。对面那扇蓝色的窗帘大开着,她能清楚地看到里面晃动的身影和摆满鲜花的灵堂。白色的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逝者默哀。乐乐独自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一个玩具,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小小的身影显得那么孤独无助。
小雨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边:“妈妈,乐乐是不是很难过?我们能不能去找她玩?”
来来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心中一阵酸楚。她突然意识到,在这场悲剧中,最无辜的受害者可能是这两个孩子——一个永远失去了爷爷,一个过早地见识了死亡的残酷。“过几天吧,”她轻声说,声音沙哑,“现在乐乐需要时间。”
那天晚上,来来和丈夫长谈到深夜。她倾诉着自己的无力感,那种看着悲剧发生却无能为力的绝望;说着对张春梅一家的复杂情绪,有同情,有惋惜,也有无奈;还表达了对那些不负责任的“村医”的愤怒,是他们的误导,让一个生命过早地消逝。
丈夫安静地听完,最后只说了一句:“医学可以治愈疾病,但治愈不了愚昧。”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来来的心上,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一周后,张老爷子的葬礼结束了。来来在小区里偶遇了憔悴不堪的张春梅。两人相对而立,沉默笼罩着彼此,空气中弥漫着悲伤与压抑。最后是张春梅先开了口,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像是被砂纸磨过:“来姐...我后悔了。”
来来轻轻握住她颤抖的手,感受到那双手的冰凉与无力,仿佛握住了一团随时会消散的雾气,刺痛从指尖蔓延到心脏。
“那天凌晨,我爸突然说胸口疼...我们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就走了...”张春梅的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下来,如同断了线的珠子,砸在地上,也砸在来来的心上。
“刘医生说...说这是排毒反应,说明药起效了...”张春梅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悔恨与自责,“直到救护车来,他们还说...还说能救回来...”
来来紧紧抱住这个崩溃的女人,任由她的泪水浸湿自己的肩膀。此刻,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抚平她心中的伤痛。
“我应该听你的...”张春梅在她耳边泣不成声,“我应该听医生的...我害死了我爸...”
来来感到一阵窒息般的疼痛,她知道,这个认知将伴随张春梅一生,成为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如同刻在灵魂上的烙印,永远无法抹去。
那天晚上,来来做了一个梦。梦里,张老爷子站在她面前,面色红润,声音洪亮:“我就说嘛,那些城里医生就会吓唬人!”
然后,他的脸突然变得灰白,毫无血色,直挺挺地倒了下去。来来想跑过去救他,双腿却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走一步都无比艰难。她拼命喊叫,声音却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发不出一丝声响。
惊醒时,她发现自己浑身冷汗,衣服被汗水湿透,贴在身上,凉凉的。丈夫正担忧地看着她,眼神中充满关切:“又做噩梦了?”他递来一杯温水,温暖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来来摇摇头,突然问道:“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病人和家属,会怎么办?”
丈夫沉思了一会儿,眼神坚定而又无奈:“尽我所能告知风险,尊重他们的选择,然后...学会放手。”他轻轻握住来来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安慰与力量,“我们不是神,救不了所有人。”
来来望向窗外。对面那扇蓝色的窗帘又拉上了,但这次,她知道不是因为有人远行,而是因为有人永远离开了,带着遗憾,带着未说出口的话,永远地消失在了这个世界。
第二天清晨,来来带着小雨去了游乐场。阳光洒在游乐场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让她意外的是,乐乐已经在那里了,正独自荡着秋千,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孤单。秋千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乐乐!”小雨欢呼着跑过去,声音清脆而欢快,像是春日里的鸟鸣。
两个小女孩很快玩在了一起,笑声在游乐场里回荡,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来来坐在长椅上,看着她们嬉戏的身影,阳光落在她们身上,勾勒出金色的轮廓。她突然明白了丈夫那句话的真正含义。
医学可以治愈疾病,但治愈不了愚昧;时间可以冲淡悲伤,但抹不去遗憾;生活终将继续,但有些人,永远留在了昨天,成为心中永远的痛,时刻提醒着活着的人,珍惜当下,相信科学,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饭店真实见闻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