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闷得像王氏饭店后厨那口炖着老汤的巨型砂锅盖子揭不开,黏稠的热浪裹着花椒、八角、酱油的厚重气息,沉甸甸地压在来来身上。他刚指挥着帮工小海把一筐新鲜到货的河虾抬进冰库,汗珠子顺着鬓角滚进洗得发白的棉布短褂领口,洇开一小片深色。
“这鬼天气,灶头都不用生火了,站那儿就是蒸桑拿!”小海喘着粗气,抹了把脸,汗水混着冰库带出的寒气,在他年轻的脸上画出几道滑稽的泥印子。
来来没接话,只是皱着眉,下意识地抬手揉了揉心口。那里像塞了团浸透水的旧棉絮,又沉又闷,隐隐地发胀。人到中年,这身体就像用了多年的老座钟,零件总有些不大灵光,时不时地咯噔一下,提醒你岁月不饶人。他刚想转身去给自己倒杯凉茶压一压,柜台上那台老式电话机突然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尖利地嘶叫起来,铃声在闷热的空气里格外刺耳。
“喂?王氏饭店。”来来抓起话筒,声音带着点疲惫的沙哑。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气十足、透着股子熟稔热络的女声:“来来啊!我,后街老刘家的!大喜事!天大的喜事!” 是刘婶,街坊里出了名的大嗓门。
“刘婶啊,您慢点说,啥喜事乐成这样?”来来把话筒稍稍拿远了些。
“我们家老爷子!王德顺!今天!整一百岁啦!”刘婶的声音几乎要冲破听筒,带着一种近乎炫耀的激动,“一百岁啊!人瑞!活神仙!你说这喜事大不大?”
来来着实惊了一下:“王老爷子?一百岁?哎哟!这可真是……真是祖宗保佑,天大的福气!恭喜恭喜!必须好好办!”
“那还用说!”刘婶的声调更高了,“这不,老爷子亲自发话,寿宴就搁你们家办!定了!五桌!要最好的席面,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统统给我往上招呼!老爷子可说了,他这把年纪,就图个热闹,图个吃得痛快!钱不是问题!”
“得嘞!刘婶您放心!老爷子一百岁整寿,这是给我们王氏饭店脸上贴金呢!我亲自掌勺,保准让老爷子满意,让街坊四邻都吃得舒坦!”来来立刻挺直了腰板,胸口的烦闷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冲淡了不少。王德顺老爷子,那可是他们这片儿的一个传奇人物。来来打小就听父亲念叨过,说这老爷子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后来定居在此,性子豁达,身体一直硬朗得出奇。印象里,老爷子似乎永远都是那副精瘦矍铄的模样,只是头发从花白变成了全白。一百岁?来来心里飞快算了算,自己四十出头,老爷子比自己父亲年纪还大上许多,确实是活化石了。
“好好好!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刘婶显然满意,“老爷子这会儿在院子里听匣子呢,精神头好着呢!对了,菜单你赶紧琢磨琢磨,回头我让孙子去拿!老爷子特意点了名,要红烧肉!要肥的!还要上好的高粱烧!你可记牢了!”
“记下了记下了!红烧肉,肥的,高粱烧!”来来连连应承,心里却犯起了嘀咕。一百岁的老人,点名要吃肥腻的红烧肉,还要喝烈性的高粱烧?这胃口……是不是有点太生猛了?寻常七八十的老人,大多饮食清淡,连肉都少碰,更别说酒了。
挂了电话,那股沉甸甸的闷气似乎又悄悄溜回了心口。来来甩甩头,试图驱散这不合时宜的烦忧,对着后厨方向喊:“小海!听见没?后街王老爷子,一百岁大寿!五桌顶配席面!打起精神来!”
“一百岁?!”小海从冰库门口探出头,眼珠子瞪得溜圆,“我的乖乖!那不是快成精了?还能吃红烧肉喝烧酒?”
“少贫嘴!”来来笑骂了一句,但眉头却微微蹙着,“赶紧的,去库房看看老汤够不够,料足不足。老爷子点名要的硬菜,可马虎不得。”
小海吐吐舌头,一溜烟跑了。来来踱到临街的窗户边,推开半扇。热风卷着尘土味扑面而来,远处灰蒙蒙的天际线,云层压得很低,沉沉地蓄着势。他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预感,像这天气一样,闷得人透不过气。一个百岁老人,嗜好烟酒肥肉,这本身就像一场无声的风暴,冲击着他固有的认知。他下意识地又揉了揉心口。
* * *
寿宴的正日子,果然应了来来的预感。清晨还只是阴着天,到了半晌午,铅灰色的云层终于兜不住那沉重的份量,豆大的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地砸下来,起初还稀疏,很快就连成了线,织成了幕,最后变成一片白茫茫、轰隆隆的倾盆世界。雨水疯狂地冲刷着青石板路,溅起浑浊的水花,汇成浑浊的小溪流向低洼处。整个世界仿佛被浸泡在一个巨大的、不断摇晃的水缸里。
“这雨……邪性!”小海扒在后厨通往前厅的小门边,望着外面被雨帘彻底模糊的街道,愁眉苦脸,“这么大的雨,客人们还能来吗?”
来来正麻利地给一条刚蒸好的鲈鱼淋上滚烫的葱油,嗤啦一声,香气四溢。他头也没抬:“寿星公都一百岁了,这点风雨算啥?该来的总会来。把门口排水沟再疏通疏通,多备几把大伞,湿了地不要紧,别让客人淋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饭店真实见闻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