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护士这石破天惊的惊呼,像一道无声的惊雷,在狭窄的走廊里炸开!所有人都懵了,包括那个眉头紧锁的医生。
刘婶的哭声戛然而止,茫然地看着护士。刘建军张着嘴,一脸呆滞。其他家属也全都愣在当场,仿佛听到了外星语言。
来来如遭雷击,猛地站直了身体,后背重重撞在冰冷的墙壁上,发出一声闷响。心口那剧烈的闷痛,在这一刻似乎被一股巨大的、荒诞的洪流冲散了,只剩下无边的震惊和茫然。
脱离危险?血压、心率、血氧……完美?比年轻人还好?这怎么可能?!一个半夜突发急症、昏迷不醒被送进抢救室的百岁老人?!
医生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也还没完全消化这个结果,他接过护士手里的文件夹,指着那张打印单,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和困惑,对刘建军说:“你们家老爷子……他身体的各项基础指标,尤其是心脑血管相关的核心数据,稳定得……简直不像话!完全不像是刚刚经历过严重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更不像一个百岁老人!这太反常了!我们……需要做更全面、更深入的检查!这背后,一定有我们尚未了解的原因!”
医生的目光扫过呆若木鸡的家属,最终落在了那张匪夷所思的化验单上,眼神里充满了科学遭遇未知时的巨大震撼和探索欲。
走廊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仪器偶尔发出的单调“嘀嘀”声,和众人粗重而混乱的呼吸声。王德顺老爷子,这个抽烟、喝酒、吃肉、在百岁寿宴当夜被救护车拉走的老人,以一种更加离奇、更加颠覆常理的方式,再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令人窒息的谜团。来来捂着心口,那里依旧在悸动,但不再是单纯的疼痛,而是一种被彻底抛入未知深渊的眩晕与冰冷。
* * *
王老爷子在医院又住了三天。这三天里,县医院乃至市里紧急调派来的专家团队,像对待一个天外来客一样,围着老爷子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彻彻底底的大检查。从最基础的血液生化到基因测序,从骨骼密度扫描到全身血管造影,从脑部核磁到细胞活性分析……能做的、能想到的检查,几乎都做了个遍。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除了因为年龄增长而必然存在的、极其轻微的器官功能退行性变化(比如视力稍弱,听力略有下降,骨密度略低于峰值但远高于同龄人平均水平),以及肺部因长期吸烟留下的一些陈旧性纹理外,老爷子身体的“硬指标”好得让所有医生怀疑人生:
* 心脏功能相当于六十岁健康人群,冠状动脉畅通,心肌有力。
* 肝脏代谢解毒功能正常,未见酒精性肝损伤的明显迹象。
* 肾脏功能良好。
* 大脑萎缩程度轻微,认知功能测试显示思维清晰,记忆力甚至优于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
* 肌肉含量和力量保持良好,远超同龄预期。
* 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极低,免疫系统状态稳定。
最让专家们抓狂的是,他们反复排查,最终确认:导致老爷子那天晚上突发昏迷的,确实是一次货真价实的、严重的心肌缺血事件(心梗前兆),其诱因很可能就是寿宴当日的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包括淋雨、祠堂活动)以及大量摄入高脂高能量食物和酒精造成的急性心脏负荷过重。
然而,问题在于:如此严重的心血管事件,放在任何一个普通百岁老人身上,几乎都等同于死神签收。可王德顺老爷子,在经历了紧急抢救稳定生命体征后,他那颗“超龄服役”的心脏,竟然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开始了自我修复!各项受损指标在短短两三天内就迅速回落至安全范围,其恢复速度之快、效果之好,完全违背了现有的医学认知和老年病学规律!
“奇迹”这个词,被专家们在私下讨论和向上级汇报时反复提及,但他们的脸上没有兴奋,只有面对无法解释现象时的巨大困惑和隐隐的敬畏。
三天后,王老爷子出院了。他是在家人和主治医生极其复杂、如同围观珍稀动物般的目光注视下,自己稳稳当当地走出医院大门的。脸色依旧红润,眼神依旧清亮,只是精神头似乎比寿宴前稍微差了一点点,像是经历了一场大考后的些许疲惫。
临走前,那位头发花白、经验丰富的主治主任医师,亲自将老爷子送到门口。他握着老爷子的手,犹豫再三,还是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学术探讨的虔诚问道:“王老……您……您平时……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秘诀?或者说,祖上有没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
王老爷子闻言,哈哈一笑,笑声依旧爽朗,只是中气略逊于寿宴之时。他拍了拍医生的手背,像在安抚一个好奇的孩子:“秘诀?有啥秘诀?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我这辈子,就图个痛快!抽烟喝酒吃肉,快活!干活受累,也痛快!心里头敞亮,比啥补药都强!至于祖上?嗨,都是地里刨食的泥腿子,能有啥不一样的?” 说完,他摆摆手,在家人的簇拥下,背着手,步履依旧稳健地走向回家的路,留下医生站在原地,望着他的背影,久久无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饭店真实见闻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