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出院的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吹遍了街坊四邻。人们议论纷纷,惊叹不已。但关于医院检查的那些颠覆性的细节,刘家人守口如瓶,只是说老爷子福大命大,挺过来了,需要静养。
来来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但心口那种沉甸甸的闷胀感,却并未随着老爷子的出院而消失,反而像一块化不开的冰,顽固地滞留在那里。他依旧每天开门营业,只是生意明显清淡了许多。或许是因为寿宴的喧嚣过后必然的冷清,或许是因为那晚救护车的尖叫给这条街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或许……是人们潜意识里对那个打破了所有生命规律的老人,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和敬畏。
他时常会望着后街的方向发呆,想起老爷子那双清亮的眼睛,想起他啃供品时那理直气壮的样子,想起护士在抢救室外那声惊骇的“这不可能!”。
真正的答案,究竟在哪里?
* * *
老爷子出院一周后的一个午后。暴雨洗刷过的天空格外澄澈,阳光炽烈,蝉鸣聒噪。王氏饭店里没有客人,只有风扇在头顶徒劳地旋转,搅动着闷热的空气。
小海在门口打盹。来来坐在柜台后面,心不在焉地翻着一本油腻腻的旧账本,心口那阵熟悉的闷胀感像背景噪音一样持续着,让他有些烦躁。就在这时,邮递员熟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王老板!挂号信!市里医院寄来的!”
来来一个激灵,猛地抬起头。挂号信?市里医院?难道是……他几乎是冲过去签收了那个薄薄的、印着市医院红头字样的牛皮纸信封。信封很轻,里面似乎只有一张纸。
他拿着信封回到柜台后面,手指有些发颤。他看了一眼趴在门口桌上睡得正香的小海,深吸了一口气,撕开了封口。
里面果然只有一张纸。是市医院检验科的正式报告单,抬头印着王德顺的名字和身份证号。报告单的大部分内容充满了各种看不懂的基因序列符号、复杂的生物化学名词和百分比数值。来来急切的目光掠过那些天书般的术语,直接扫向最下方的“结论与建议”栏。
他的目光凝固了。
那里,用清晰的黑体字打印着几行结论:
> **分子遗传学检测主要发现:**
>
> **1. 端粒酶活性显着异常:** 检测对象体细胞(尤以造血干细胞及特定上皮细胞为着)中检测到异常活跃的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表达及催化活性。其活性水平远超同龄人群常规范围,甚至显着高于部分年轻健康对照样本。此活性状态与细胞端粒长度维持高度相关。
>
> **2. 端粒长度动态维持:** 关键染色体臂末端端粒序列平均长度接近或相当于中年健康个体水平(约 >8.0 kb),且序列完整性良好,端粒磨损相关DNA损伤反应(DDR)信号通路激活程度极低。此状态与其实际年龄(100岁)预期端粒严重缩短(通常 <5.0 kb)存在巨大生物学差异。
>
> **3. 相关基因变异:** 在 TERT 基因启动子区域及 TERF2IP 基因编码区发现数种罕见的功能获得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意义未明变异(VUS)。这些变异组合可能协同作用,构成其异常端粒酶活性的遗传基础。
>
> **4. 氧化应激与代谢适应:** 关联分析提示其机体存在高效的活性氧(ROS)清除机制及独特的脂质代谢通路适应性,可能部分缓冲了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带来的累积性损伤压力。
>
> **结论:**
> **受检对象王德顺存在显着的“端粒酶活性异常增强”现象,并伴随高效的端粒长度维持机制。此为其超越常规衰老进程、保持异常生理年轻状态的核心分子遗传学基础。其携带的特定基因变异组合可能是上述表型的主要驱动因素。**
>
> **建议:**
> 此表型极为罕见,具有重大科研价值。建议在充分知情同意前提下,纳入长期追踪研究项目,并对其直系亲属进行相关遗传学筛查。
报告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来来有一大半看不懂。“端粒酶”、“TERT”、“端粒长度”、“kb”、“SNPs”、“VUS”……这些字眼像冰冷的密码,散发着拒人千里的科学气息。但最后那行加粗的结论,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了他的视网膜上:
**【“端粒酶活性异常增强”现象……超越常规衰老进程、保持异常生理年轻状态的核心分子遗传学基础……极为罕见……】**
端粒……酶?异常……增强?
来来死死盯着那两行字,反反复复地看,仿佛要把那薄薄的纸张看穿。报告单在他手中微微颤抖。那些拗口的名词背后,隐藏着王老爷子抽烟、喝酒、吃肉、淋雨、健步如飞、啃冷硬供品、经历心梗前兆又飞速康复……所有这一切离奇现象最冰冷、最坚硬、也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饭店真实见闻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