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把账单揉成一团,砸在地上:“妈的!”
我弯腰,把那个纸团捡起来,慢慢展开,抚平上面的褶皱。上面的数字,像针一样扎眼。
就是从那天起,有些东西开始变了。
抱怨越来越多,指向也越来越明确。
红霞总嫌陈生花钱大手大脚,进的货又贵又不实用。“你看看你进的这些海鲜,死了一半!这东西是咱们这种小店卖得起的吗?跟你说了多少遍,先做稳家常菜!”
陈生则烦红霞抠抠搜搜,斤斤计较。“一分钱一分货懂不懂?用那种便宜肉,客人吃一次就再不来了!口碑还要不要?”他有时会斜眼看我,“来来倒是会说漂亮话,和稀泥谁不会?关键时候拿主意顶上去的人呢?”
我通常沉默。我的积蓄大部分投在了首期租金和那个骗子的“加急费”里,话语权似乎也跟着变轻了。我试着调停,提出些折中方案,但常常被他们两人同时驳回。无效的次数多了,我也渐渐闭上嘴。
店里生意一直半死不活。我们轮流看店,守着空荡荡的桌椅,一坐就是一整天。那种寂静,比忙碌更折磨人。期待一次次落空,焦虑像慢性毒药,慢慢侵蚀着最初那点情谊。
直到那天下午,一个男人夹着个公文包,走进了我们死气沉沉的饭店。
那时不是饭点,店里只有我和红霞。她正对着计算器按来按去,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我则在擦已经很干净的桌子。
门上的风铃响了。我们同时抬头。
进来的是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微胖,穿着件棕色的皮夹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一种见过世面的从容笑容。他扫了一眼冷清的店面,目光落在我身上。
“老板在吗?谈点生意。”
红霞立刻放下计算器,站了起来,脸上堆起营业式的笑:“在的在的,您有什么事?”
男人走过来,递上名片:“姓王,做供应链的,主要搞高端调味品和特色食材。看你们这儿环境不错,菜式…也挺有想法,”他目光在墙上的菜单扫过,面不改色地说着恭维话,“想看看有没有合作机会。”
红霞接过名片,我看了一眼——“宏达商贸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王海”。
王海很能聊,拉过一把椅子坐下,自来熟地跟我们侃大山。从餐饮行业现状说到供应链痛点,再说到他如何帮几家知名餐厅“起死回生”。“生意不好,不一定是你们的问题。很多时候是货源不行,成本压不下来,味道就没竞争力。”
他的话,句句都戳在我们心窝子上。
红霞听得眼睛发亮,不住地点头。她最近正为成本问题头疼欲裂。
王海适时地抛出诱饵:“我们公司最近在推一个扶持计划,针对的就是你们这种有潜力但刚起步的精品小店。可以提供一批高端调味品和进口食材做试用,价格嘛,绝对是你们想象不到的优惠。效果好了,咱们再谈长期合作。”
他打开公文包,拿出几份彩印的宣传册和报价单。印刷精美,图片上的食材诱人。上面的价格,确实低得惊人,几乎是市面批发的半价。
红霞呼吸都急促了,拿着报价单的手微微发抖:“王经理,这…这价格是真的?”
“当然!”王海爽朗地笑,“公司补贴嘛,要的就是口碑!不过名额有限,好多家都在抢。我一看你们这儿就投缘,要是感兴趣,我得赶紧给你们占个坑。”
他压低了声音:“不瞒你们说,这批货是有点特殊渠道…所以这个价。量也不多,就这一批,卖完就真没了。”
“特殊渠道?”我心里咯噔一下。
“放心,绝对安全!质检报告、进口单据,全套都有!”王海拍着胸脯,“就是看你们实诚,才跟你们交这个底。别人问我都不说。”
红霞已经完全被吸引了,急切地问:“那…那我们怎么订?”
“交个定金就行,货到付余款。合同咱们正规走。”王海说着又从包里拿出两份厚厚的合同文书,“条款你们慢慢看,没问题就签。我明天再过来。”
王海走后,店里一阵沉默。红霞激动地翻着那份报价单,嘴里念念有词:“这下有救了…这成本能下来一大截…味道也能提升上去…”
我拿起那份合同,纸张厚实,条款密密麻麻。“红霞姐,”我迟疑地开口,“这价格低得太离谱了。还有那特殊渠道…听着不太踏实。要不要等陈生回来商量一下?或者先去查查这个宏达公司?”
红霞脸上的兴奋褪去一点,有些不耐烦:“查什么?人家王经理看着就是实在人!合同都在这,白纸黑字还能有假?等陈生?等他回来黄花菜都凉了!你没听他说多少家等着要吗?”她指着那个低得惊人的数字,“错过这个机会,我们这店还能撑几天?”
她越说越觉得有理,几乎是斩钉截铁地:“这事不能犹豫!来来,我知道你谨慎,但有时候就得搏一把!不然永远翻不了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饭店真实见闻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饭店真实见闻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