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大学的钟声敲响毕业的音符,马凤仪踏入钢铁公司化工厂筹备处。他投身于氯化苯工艺技术的浩瀚海洋,试图搭建起炼焦厂与燃料厂之间的化学桥梁。他要从炼焦的副产品煤焦油中,提炼出工业苯这颗 “黑色金子”,再以精制苯为原料,让铁作触媒,与氯气共舞,生成一氯苯,同时诞生盐酸这一副产品。而这一氯苯,将在后续复杂的化工魔法中,摇身一变,成为染料、医药、糖精等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料。
马凤仪全身心投入到苯氯化项目中,从最初的理论研究,到图纸设计,再到开发、建厂,直至投产,他全程参与,每个环节都倾注了心血。然而,简陋的实验室与匮乏的资料,如重重高山横亘在他面前。斑驳的墙面爬满岁月的痕迹,老旧的仪器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仅有的几本资料早已被前人翻阅得边角卷起。但他凭借着大学时光里积累的扎实基础知识,如同勇敢的拓荒者,在未知领域艰难却坚定地前行。
后来,为了推动煤炭化工综合利用与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化工局一纸令下,化工厂筹备处并入天津维新燃料厂。在这里,马凤仪既要深耕老产品的技术改进,又要在氯化苯和硝基苯的研究开发领域开疆拓土。
维新染料厂依偎在海河之畔的杨庄子工业区,宛如一颗镶嵌在河畔的明珠。清晨,薄雾如轻纱笼罩河面,远处塘沽港驶出的万吨巨轮,拉响低沉悠长的汽笛,缓缓驶向天津港,船身划破平静水面,留下长长的白色涟漪。河面上,无数小船随波飘摇,似散落的星辰。温柔海风拂过,海面泛起细碎波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如同撒落满河的碎银。
近处的海港,一排排帆船密密麻麻停泊着,桅杆如林立的竹林;远处的渔船上,渔民们熟练地撒下渔网,期待着丰收的喜悦。抬头仰望天空,一群海鸥展开洁白的翅膀,时而在海面上空盘旋,时而俯冲而下,轻轻掠过水面;不一会儿,身姿更为灵巧的海燕也加入这场天空的盛宴,它们鼓动着乌黑发亮的翅膀,时而奋力前冲,时而悬停半空,为这片海域增添了灵动的色彩。
这般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似一股甘甜的清泉,浸润着马凤仪的心田,让他的生活充满了愉悦与幸福。回想起塘沽永利碱厂实习的日子,那里工作繁重,生活条件艰苦,与此刻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在维新厂,他很快与工人们打成一片,一同在车间里挥洒汗水,在下班后分享生活点滴。丰富的业余文体活动,更让他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心情也愈发舒畅。
初入舞场时,五彩斑斓的灯光与动感的音乐,让马凤仪感到陌生与局促。他站在角落,双手背在身后,眼神中透着一丝紧张与羡慕,静静欣赏着舞池中高手们优雅的舞姿。就在这时,一抹甜美的微笑如春日暖阳,驱散他心中的不安。女孩王新丽款步走来,向他发出共舞的邀请。虽然心中忐忑,但大学时学习的舞蹈技能让他逐渐放松下来。随着音乐的节奏,两人的舞步渐渐协调,在舞池中翩翩起舞。
此后,每一次共舞,都像一场浪漫的约会。在旋转跳跃间,马凤仪的目光再也无法从王新丽身上移开,她的一颦一笑,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终于,在一次舞会结束后,他鼓起勇气,向王新丽倾诉了内心炽热的爱意。王新丽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欣然接受了这份爱。马凤仪激动得热泪盈眶,颤抖着双手,轻轻吻了她的手,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属于他们二人。
后来,马凤仪与王新丽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工厂领导在工人生活区为他们安排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木板床、一张桌子、两个凳子,还有一些厨具,但这里却充满了温馨与爱意。马凤仪一心扑在工作上,早出晚归,醉心于化学研究;王新丽则默默承担起家务,用爱守护着这个小家。
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马凤仪沉浸在研究与实验中,记录下大量苯氯化反应的数据。然而,当他将这些数据与设计和工业生产的要求进行比对时,才发现差距甚远。但他并未气馁,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因为他深知,在化学研究的道路上,每一次挫折都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前方还有无数未知的奥秘等待他去探索。
他重新整理实验思路,将目光投向那些被忽视的细节。白天,他泡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设备、改良反应条件;夜晚,他就着昏黄的灯光,在堆满资料的桌前,逐字逐句分析文献,试图从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找到突破点。窗外的月光洒在他专注的侧脸上,见证着这位科研工作者在困境中执着前行的身影。 就这样日复一日,实验室里的仪器见证着他的坚持,资料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诉说着他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马凤仪终于发现了关键的影响因素——反应温度的细微波动。他兴奋地握紧拳头,眼中燃起希望的火花,迫不及待地想要验证这个新发现。 他迅速调整实验装置,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反应温度,每一度的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弦。看着仪器上稳定的读数与预期的数据逐渐吻合,马凤仪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然而,他清楚这只是迈向成功的一小步,后续还有更多复杂的验证与优化工作,等待着他去攻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麻荒梦请大家收藏:(m.zjsw.org)麻荒梦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