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像乌龙河里的水,悄无声息地淌过两年。史明刚在麻荒地村副书记的岗位上,从最初的青涩到如今的沉稳,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村支书马友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这个年轻人有想法、能干事,还肯为村民着想,比自己当年强多了。于是,马友志毅然向乡党委递了申请,推荐史明刚接任村党支部书记,自己则想卸下肩上的重担,换个岗位继续为村里出力。
乡党委的领导们对马友志这种以公为先、不恋权位的胸怀赞不绝口,很快就批准了这项任命,还给了马友志一个新差事 —— 乡富业公司总经理,让他把在村里的经验用到更广阔的平台上。
史明刚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召开了村干部会议。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名刚从部队退伍回来的马天亮担任村副书记。马天亮在部队里练出了一身实干的本事,为人正直,做事靠谱,这个提议一出来,不仅村干部们没意见,上报到乡政府后,也很快得到了认可。
这天清晨,史明刚起得格外早。他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望着村里坑坑洼洼的土路 —— 一到下雨天就满是泥泞,晴天又尘土飞扬;路边的屋舍也杂乱无章,有的人家把柴火堆在门口,有的甚至占了公共的空地。他皱了皱眉,心里却早已勾勒出一幅村庄的崭新蓝图:他要终结麻荒地这种脏乱差的历史,把这里改造成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村里道路整洁的宜居家园。
这个想法在村干部会议上一提出来,就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 谁不想自己的村子变得更漂亮呢?史明刚趁热打铁,很快就制定出了详细的整治方案:先划定公共用地的范围,明令禁止村民再侵占;然后组织村民清理路边的杂物,平整坑洼的路面;还特意安排了专人负责日常的清扫。一场无声的环境整治攻坚战,就这么在麻荒地悄然打响了。
几个月后,麻荒地的自然面貌彻底变了样。曾经的泥泞小道被垫上了碎石子,变得整洁又平坦,走在上面再也不用怕踩一脚泥;路边乱堆乱放的柴火、废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自发种的几株向日葵,黄灿灿的花盘朝着太阳,看着就喜人。村民们傍晚吃完饭,沿着村里的路散步,清风拂过脸颊,带着田野里的青草香,心里别提多舒坦了,都忍不住夸赞史明刚有本事。
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史明刚的目光又落在了村委会的现状上。麻荒地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老庙 —— 西庙早年是大队部和村委会的所在地,东庙则当过学校。1973 年,学校迁到了村东头的新址,大队部就搬进了东庙。可这东庙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历经风雨侵蚀,屋顶的瓦片掉了不少,墙壁上裂了好几道缝,有的地方甚至能看到里面的木头架子,早就成了危房,下雨天漏雨,刮大风时屋顶的木梁还会 “嘎吱嘎吱” 响,让人心里发慌。
更让史明刚犯难的是,东庙前新规划的中心大街虽然已经开通,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挡住了他想建文化广场的设想 —— 他一直希望能在村委会前面打造一处宽敞的文化广场,既能让村民们有个休闲娱乐的地方,跳跳舞、聊聊天,也能在这里开村民大会,搭建起干部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可东庙的位置太局促,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再看西庙,同样年久失修,院墙都塌了一半,里面的房屋也破败不堪,早就没法继续使用了。
史明刚在东西两座庙之间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心里渐渐有了主意:要是能在西庙的旧址上,重建一座砖墙结构的崭新大院落作为新村委会,再在大院门前修一座文化广场,既能解决村委会的危房问题,又能实现建广场的想法,还能大大提升村民的文化生活品质,一举三得!
这个宏大的设想一提出,不仅村干部们举双手赞成,村民们听说后也都拍手叫好,连乡党委的领导都觉得这个方案切实可行,鼓励史明刚尽快推进。史明刚第一时间找到已经卸任的老书记马友志,想听听他的意见。马友志虽然满心支持,可脸上还是露出了忧虑:“明刚啊,你的想法是好,可全部用砖瓦建这么大一个院子,还有广场,资金怕是个大难题啊!村里的家底我清楚,没那么多钱。”
史明刚却一点都不慌,他坐在马友志家的炕沿上,掰着手指细细分析:“马叔,您放心,钱的事我已经琢磨过了。村里的公积金现在有 7 万元,虽说现金没那么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已经跟乡长沟通过了,乡里能支持一部分资金,主要用来购买水泥和砖瓦;咱们村十几年前在村西头栽种的那片杨树林,现在树木都长得亭亭如盖了,林间的距离太近,影响生长,咱们隔一棵砍一棵,既能让剩下的树木长得更好,又能解决建院子需要的木料问题,不用花钱买;至于用工,咱们就动员村里每户出义务工,谁家要是实在抽不出人,就支付相应的工钱,请别人帮忙代工。这么一算,资金问题不就能迎刃而解了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麻荒梦请大家收藏:(m.zjsw.org)麻荒梦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