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 ”;第六识头脑意识可转成“妙观察 智 ”;第七识心思我执的这个作用,可转成“平等性智 ” ; 第八识, 阿赖耶识的执着可转成“ 大圆镜智 ”。这合称“ 四 智 ”。
转八识为四智的过程就是凡夫成佛的过程。转识成智,通过认知次第与觉悟水平的提高, 突破了第八识后,可借由大圆 镜智,去开启第九识的如来藏。若成功把第九识转成如来智 慧,那也就获得了佛陀果位与智慧。
转识为智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认知的积累而达成解读方式 的转变。转念即成佛, 而且是今生现世即刻成佛。
转其名而不转其实——还是那些东西,还是同样的境遇,还 是那些人物事情,可转了 自我认知与解读方式后,所见之理 就转了,所见之现象也随着转了。过去看不懂,看不顺眼的 逆境,此刻都成为助益 自 己成长的顺境,不再有所谓的“ 悲 苦 ”,一切所遇皆是所得,都带来法喜,即刻世间都是行走 着的助缘菩萨,世间与天堂何异?
现量、 比量、非量,这三个量对人的影响很大。
一个人让头脑停摆,心思放空,也不要念叨什么、听闻什么、 导引什么、嗅尝什么,让外五识都消停下来,让头脑心思都 静安下来,专注地去觉知神魂自体的第八识,直到连神魂都 不再造作时,第九识的轮廓就慢慢显现出来了。这是意识清 净后达成的现量,意识境上的现量。
此时若 口、眼、鼻、舌、身、意、 思、欲,随便哪个一动, 专注力散乱了,就犹如在镜湖内投入 了石子,吹起了风浪, 你就无法利用镜湖观梵天了。这觉察、 了知、把控的心思一 动,就是非量了。一旦非量显形,你也就又坠回到色界的灵 界中,各种心思妄想判别心升起;若有不安惊恐,身触、耳 听、鼻嗅开启,那又堕一境,回到肉身头脑的判别心 中。就是比量了。
1. 现量: 现量是能缘之心,量所缘之境,不起分别计度所获 之量果。但现量之境,要具备三个条件,即:一者是现在, 以简别于过去或未来;二者心识认识的物件必须要显现出 来,亦即必须是现行位之法,在种子位不能成为现量;三 者现有,在能所位上,即能量之心与所量之境,二者俱是 明白现前,和合俱有。
2. 比量: 心识所量度的物件, 没有呈现在前,但可借着知识 经验,推测比度而获致量果。如见山上有烟,推知该处必 有火;见墙外有双角,推知墙外有牛。
3. 非量: 此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即是于所缘之境, 以错觉之 心错为分别所获致之量果。如见绳以为是蛇,见骡误认为 马,都属于非量。
人合看到此处 , 发现洞中光亮减弱 , 叫六子: “ 人仁啊 , 去找个蜡烛灯火 。 ”
六子从洞口处走了进来 , 他手里也拿着几个本子 , 说是在外 间找到的 , 显然是天下师伯写的 ,好像是他多年的记梦日记。 六子好奇地问人合: “ 这记梦可有啥说法吗? ”
人合说: “ 记梦在道家 、 佛门都是首要紧的入门功夫 , 这法 门效果显着 , 还不易出错入魔 。 ”
人合记得自己看目录时 , 有记梦的章节 , 就翻开那一页 , 读 给人仁听:
经 曰“人生都在梦中, 而梦中有梦 ”,世俗人梦醒后是记不 住的,那是因为第六头脑意识与第八神魂意识被第七心思阻 隔了往来 。如果持续修炼记梦的能力,第六意识就会逐渐变 得清明,不但是记得了这个梦,还慢慢地可以引发与神魂的 无障碍记忆共享,进而回忆起累世过去与预见到未来来生。 一旦这个小神通开启,过往的错误就不会再犯, 而未来的趋 势可提前预知做好准备。
梦分欲梦、病梦、平行实相梦、随缘杂思梦、启示梦、预警 梦、反思梦、魔考梦等多种。有些是从第六意识的独影境引 起的,有些是第七意识心思的涟漪,有些是第八意识神魂给 的回顾与考验,还有第九意识投送来的启迪。 当然前五识也 会造梦,性梦、寻食梦、寻厕梦、压痛梦都是身体给出的资讯提示。
经常记梦的人,想象力、灵觉力、分析力、记忆力、回忆力、 创造力都会快速地大幅度提升。一个孩子如果从六岁到十六 岁连续记梦十年,那单只这一项,就能让其聪慧过人,达到 利根、善根、纯根的 目的,成就天赋异禀的能力。 “根 ”,理解力; “ 器 ”,接纳力 。合起来就是灵觉力,一点就透、 举一反三、无师 自通、过 目不忘。
诗赞:
性境不随心,独影唯随见, 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
六子傻笑着挠头说: “ 这功夫好 , 适合我 , 一天十二个时辰 我能拿出多一半时间来练 。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虚空法界,细雨着请大家收藏:(m.zjsw.org)虚空法界,细雨着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