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国的“净畅宁绿亮美”六字考卷,如同一道无形的军令状,悬在榆林街道每一个干部的头顶。李鸣风深知,这不仅是市容市貌的整治,更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他迅速将精力从“北洼子”的攻坚战中抽出一部分,投入到这场关乎日常烟火与人居环境的持久战。
李鸣风没有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而是带着新提拔的街道办主任,刘长河因在杨宏远事件中立场摇摆,被平调至县信访局,以及城管、环卫、社区办的负责人,开始了密集的“马路办公”。
“净”的攻坚,针对垃圾清运不及时、背街小巷脏乱差的问题,他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重新招标环卫服务,明确责任区域和考核标准。同时,在几个老旧小区试点“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模式,设置积分兑换点,引导居民习惯养成。
“畅”的疏通,解放路、人民路等主干道的占道经营是顽疾。李鸣风摒弃了以往“一刀切”的粗暴驱赶,采取“疏堵结合”:一方面,联合城管、市场监管,划定便民疏导点,统一管理、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对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交通和市容的“钉子户”,坚决依法取缔。效果立竿见影,主干道恢复了通畅,烟火气则在规范的区域得以保留。
“宁”的营造,针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失、纠纷不断的问题,李鸣风推动成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由街道主导,社区党委牵头,吸纳热心党员和居民代表参与。中心提供基础保洁、安保巡逻、小型维修等“保底服务”,费用低廉透明。同时,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小区成立业委会,引入专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下沉网格,加强治安巡逻和矛盾调解,邻里关系明显缓和。
“绿”与“亮”的点缀,利用边角地、废弃地,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和微型绿地。协调市政部门,对老化的路灯进行全面检修更换,确保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夜晚亮灯率100%。在中心公园增设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并延长夜间照明时间,成为居民夜间休闲好去处。
“美”的提升,启动沿街商铺门头店招的统一规划和风貌整治,不强求统一款式,但要求整洁规范、符合安全,对老旧小区外墙进行清洗或简单粉饰。虽然投入有限,但整体观感清爽了不少。
这些举措并非惊天动地,却如春雨润物,悄然改变着榆林街道的肌理。一个月后,当郑卫国再次微服私访,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看着规范经营的摊贩、亮堂的小巷、绿意盎然的角落和在公园里休闲的居民时,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特意打电话给李鸣风:“鸣风,干得不错!这‘绣花功夫’,有点样子了!保持下去!”
“北洼子”的隐忧:资金链告急
就在城市治理初见成效,李鸣风稍感欣慰之时,“北洼子”项目办公室主任陈芳却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李书记,‘北洼子’那边……资金链可能撑不过两个月了!”陈芳脸色凝重,将一份详尽的资金支出和缺口预测表放在李鸣风桌上。
“这么快?”李鸣风心头一紧,拿起报表快速浏览。
陈芳解释道:“联合确权工作比预想的更复杂、耗时更长,专家费用、人力成本都在增加。危房应急排险和过渡板房建设已经花掉了县财政的首批五百万。王德顺等特困户的医疗救助和后续安置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关键的是,”她指着报表上的最大缺口,“省级试点项目的正式批文和专项资金迟迟未下达!我们与省属国企‘苏北建工’谈的捆绑开发框架协议,对方明确表示,没有省级试点政策‘背书’和专项资金托底,他们不敢大规模投入启动资金!”
钱!又是钱!李鸣风眉头紧锁。省级试点批文卡在哪个环节了?是程序问题,还是又遇到了无形的阻力?杨宏远虽已倒台,但其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是否仍在暗中作祟?他立刻拿起电话,准备打给省自然资源厅的孙建国副处长询问情况。
电话还没拨出,一个来自省城的号码却率先打了进来——是省委组织部的周明华!
“鸣风同志,没打扰你吧?”周明华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周处长您好!不打扰,您请讲。”李鸣风精神一振。
“两件事。”周明华言简意赅,“第一,关于‘北洼子’省级试点的事,我侧面了解了一下。阻力确实存在,主要来自省发改委那边。张明副处长的顾虑,产权复杂风险高被某些人放大了,在厅务会上形成了反对意见。不过,自然资源厅孙建国同志据理力争,认为不能因噎废食,试点就是要解决难题。目前还在僵持,但并非没有转机。”
周明华顿了顿,似乎在给李鸣风消化信息的时间:“第二件事……是关于董国云书记的。”他的声音压低了一些,“省委关于部分地市和县区主要领导的调整方案,已经基本确定。董书记在榆林这几年,尤其是开发区和近期‘北洼子’棚改展现的魄力,省委是看在眼里的。初步意向是……调任千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之问道官途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