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城外的临时兵器坊里,炉火昼夜不熄。通红的火光映在铁匠张五郎黝黑的脸上,他正用铁钳夹住烧得发白的弩臂,另一只手抡起八斤重的铁锤,“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在胡杨林间回荡。旁边的李顺则蹲在案前,用细锉刀打磨着弩机的齿轮,案上摊着一张泛黄的图纸,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 —— 这是李倓半月前交给他们的 “诸葛连弩残图”,经过两人反复拆解改良,终于有了成品的模样。
“五郎,再淬一次火!” 李顺突然喊道,手中的锉刀停在半空,“弩臂的韧性还不够,方才试拉时已出现细裂纹。”
张五郎应了一声,将弩臂浸入冷水,“滋啦” 一声,白雾瞬间腾起。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案上那把组装好的弩箭,眼中满是期待:“这‘三段式弩箭’要是成了,咱们唐军的弓弩就能压过叛军了。”
两人正说着,帐帘被掀开,李倓带着周俊走了进来。刚踏入坊内,一股热浪裹挟着铁屑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侧身避开飞溅的火星,目光落在案上的弩箭上:“如何?今日可试射?”
“殿下!” 张五郎连忙放下铁锤,上前躬身行礼,“已组装好三把,只是弩机的牛角还缺些,暂时用硬木替代了,射程怕是会受影响。”
李倓拿起一把弩箭,入手沉甸甸的,弩臂用的是胡杨木芯,外层裹着铁皮,弩机的关键部位嵌着黄铜齿轮。他拉动弓弦,只觉力道比普通弩箭沉了三成,松手时弓弦回弹的声音格外清脆。“硬木无妨,先去校场试试,郭子仪将军和李光弼将军也快到了。”
半个时辰后,灵武校场的黄沙被晨风吹得漫天飞舞。校场北侧立着三排靶位,最远处的靶心距起点足有两百步,比普通弩箭的有效射程远了近一倍。郭子仪身披银甲,正与李光弼低声商议,见李倓带着兵器坊的工匠走来,二人同时迎了上去。
“殿下,这便是你说的改良弩箭?” 郭子仪伸手接过一把,掂量了一下,眼中闪过惊讶,“比寻常弩箭重了两斤,这力道怕是寻常士兵拉不动吧?”
“将军放心,” 李倓笑着示意张五郎上前,“张师傅已在弩机上加了省力齿轮,寻常士兵稍加训练便能使用。”
张五郎立刻演示起来:他双脚稳稳蹬住弩臂,双手握住弓弦,缓缓向后一拉,只听“咔嗒”一声,弓弦便稳稳卡在了弩机上。“将军请看,这齿轮能省三成力,就算是刚入伍的新兵,也能在三息内完成上弦。”
李光弼挑眉:“省力是好事,可射程和穿透力如何?叛军的骑兵甲胄厚实,普通弩箭难以穿透。”
“试试便知。” 李倓抬手示意,两名亲卫抬着三个箭靶上前,靶心裹着三层从叛军俘虏身上缴获的铁甲,与史思明麾下骑兵的甲胄别无二致。
张五郎端起弩箭,瞄准五十步外的靶心,手指轻扣扳机。“咻” 的一声,箭矢如流星般射出,瞬间穿透铁甲,深深钉在靶后的木柱上。周围的士兵发出一阵惊呼,郭子仪快步上前,拔出箭矢查看,只见箭簇已弯折,却仍穿透了三层铁甲。
“好力道!” 郭子仪赞道,“再试试远的!”
这次换了李顺上前,他瞄准一百步外的第二个靶心。箭矢飞出的瞬间,李倓让人展开步弓测量距离。待亲卫汇报“箭矢落在一百八十步外,仍穿透两层铁甲”时,李光弼目光一亮:“寻常弩箭最多一百步,这改良弩竟能远八十步!若用来对付叛军骑兵,定能打乱他们的冲锋阵型!”
最后一把弩箭由李倓亲自试射。他走到起点,目光锁定两百步外的第三个靶心 —— 那里不仅裹着铁甲,还放了一块三寸厚的木板,模拟骑兵的战马。深吸一口气,李倓拉动弓弦,齿轮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校场上格外清晰。扣动扳机的刹那,箭矢带着破空声飞出,众人的目光紧紧跟着它,直到 “咚” 的一声闷响,箭矢穿透铁甲和木板,只留下箭尾在外面晃动。
“两百步!穿透铁甲和木板!” 周俊兴奋地喊道,“殿下,这弩箭太厉害了!”
郭子仪走到靶前,用手掰了掰箭尾,却没能将箭矢拔出,只能感叹:“此弩若能量产,何愁叛军骑兵不破!只是……”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微蹙起,“这弩机的关键部位需要牛角增强韧性,硬木虽能临时替代,却不耐久用。灵武城内的牛角库存早已告罄,河西的货源又被贺兰进明把控,怕是难以大量制造。”
李倓心中一动,想起康拂毗延曾提过,粟特商队常从西域贩运牛羊,牛角、牛皮都是常用的贸易品。他转身对周俊道:“立刻去互市司,传康拂毗延来见我。”
不到一个时辰,康拂毗延便骑着骆驼赶来,身后跟着两个挑着货担的随从。见了李倓,他翻身下马,笑着拱手:“殿下急召老夫,可是又有好生意?”
“确实有笔生意要与康队正商议。” 李倓引着他走到弩箭旁,指着弩机上的硬木部件,“我军改良了弩箭,需要大量牛角制造弩机,不知康队正能否供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