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寒夜,碎雪纷扬,城南校场冻作铁石般坚硬。李倓踏雪巡查筑坛进度,靴底碾过青石板,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三层高的拜将坛已现雏形,匠人正以青布幔围裹坛身,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似为仪式预热。
“殿下,坛基夯土已过三遍,依《通典》军礼规制,明日辰时便可铺祭布。”负责营造的将作监少匠躬身回话,手中图纸上,“太牢祭品”“九章旌旗”的标注格外醒目。
李倓点头,目光扫过坛下列阵的甲士——那是郭子仪自朔方军抽调的三百精兵,明日将充任仪仗,守护坛场。他忆起昨日肃宗召对时的嘱托:“李泌乃朕之张良,此番拜官须显郑重,万不可有丝毫差错。” 如今安庆绪弑父之兆已显,燕军内讧在即,肃宗急于借李泌的谋略稳定朝局,这坛筑的不仅是仪式,更是大唐的军心底气。
正待细查祭品清单,周俊带着一身寒气匆匆赶来,手中攥着一封密信:“殿下,李相在府中等您,说有要事相商。另外,陈忠刚在西市截了个贺兰进明的旧部,从他身上搜出这个。”
信笺是贺兰进明的笔迹,墨迹潦草却透着狠厉:“李倓小儿阻我前程,今以毒酒赠之,若能成事,必重谢。” 旁边附着个小瓷瓶,标签书“御寒药酒”,瓶底却隐刻“毒”字——显然是贺兰被贬河南前埋下的后手,欲在离境前最后一搏。
“将人押去交给李辅国,依律处置。”李倓将瓷瓶收入袖中,眼中闪过冷光,“贺兰进明已是丧家之犬,还妄图害人。传我命令,亲卫加强巡查,尤其是明日坛场周边,不许任何可疑人靠近。”
李泌府中的烛火彻夜未熄。见李倓进来,李泌立刻推过一张舆图,上面用红笔圈出回纥牙帐与洛阳的位置:“安庆绪那边,细作回报严庄已收买了安禄山的近侍李猪儿,不出十日必动手。届时燕军群龙无首,史思明定会拥兵自重,我们需借回纥兵牵制他。”
“回纥那边,儿臣已让康拂毗延传信,说开春后会增运盐引换战马。” 李倓坐下,想起之前商议的 “绢帛换兵” 之策,“只是父亲素来急于收复两京,恐会答应回纥的割地要求。”
“这正是我要与你说的。” 李泌抓起案上的玉棋子,重重按在 “云州” 位置,“明日拜坛后,我会奏请陛下立‘绢帛换兵三约’:一不割地,二不掠民,三回纥兵需受唐军节制。你明日全程在场,若陛下有松口之意,你便以盐池互市的收益进言 —— 去年盐税可换绢帛二十万匹,足支回纥兵饷,毋需以土地相易。
他顿了顿,将玉棋子置于李倓掌中:“记住,土地乃立国之本,一旦割让,日后再欲收回难如登天。当年太宗征突厥,从不用割地换和平,靠的是互利互信。我们如今虽弱,却也不能丢了这个根基。”
李倓握紧玉棋,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 —— 这是李泌第二次以棋子为信物,第一次是盐州遇险,如今是回纥借兵,每一次都是生死攸关的抉择。“先生放心,明日若有变故,儿臣定会上言劝阻。另外,儿臣已让陈忠挑选亲卫中善骑射、懂胡语的,组建斥候队,一旦安庆绪动手,立刻通报太原、江淮两地。”
“善。” 李泌眼中闪过赞许,“斥候队需配改良弩箭,再让康拂毗延派几个粟特向导,他们熟悉草原商道,能更快传递消息。”
次日辰时,雪霁天晴。拜将坛下旌旗猎猎,肃宗身着衮龙袍立于坛上,李泌则身着青色朝服,从内侍手中接过印信与兵符。当 “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 的任命宣读完时,坛下甲士齐声高呼 “万岁”,声浪震得檐角铜铃乱响。
仪式结束后,肃宗果然拉着李泌商议回纥借兵:“朕听闻回纥可汗愿出兵五万,只是想要云州六城作为犒赏……”
“陛下不可!” 李倓立刻上前,“去年盐池互市与江淮漕运的收益,共得绢帛三十万匹、盐引五十万斤,若以绢帛换兵,每兵每月付绢二匹,五万兵半年也只需六十万匹,今年盐税与互市收益足以覆盖。云州乃北方屏障,一旦割让,吐蕃、回纥都会来争,后患无穷!”
李泌适时补充:“殿下所言极是。臣已与回纥使者谈过,他们更看重绢帛与盐引 —— 回纥牙帐缺盐,我朝盐引在草原可当货币流通,比土地更有用。正如唐代的绢帛在对外贸易中作为实物货币广泛使用,绢帛在回纥牙帐中也具有重要的货币功能。且割地会寒了边军之心,届时谁还肯为大唐守土?”
肃宗沉吟片刻,终究点头:“便依你们所言,以绢帛、盐引换兵,绝不割地。李泌,此事便交由你全权处置。”
正议事间,内侍来报:“陛下,郭子仪将军的侄女郭清鸢,奉父命从华州赶来,说有军务要向殿下与李相禀报。”
李倓一愣,随即想起郭子仪上月的书信,提过其兄郭曜有女清鸢,善骑射、通兵法,原是在华州协助训练乡兵。如今突然赶来,怕是另有缘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