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刚要回话,远处传来马蹄声。周俊带着几名骑士赶来,为首者身着绯色官袍,正是盐州刺史崔万。“建宁王殿下!” 崔万翻身下马,目光扫过地上的吐蕃尸体,满脸震惊,“下官听闻黑风口有异动,率州兵赶来接应,没想到殿下已解决了。”
“崔刺史来得正好。” 李倓指着商队,“这批粮草要运去夏州,再转道灵武。盐州是丝路要冲,吐蕃游骑频频袭扰,光靠我们护粮不是长久之计。”
崔万沉吟片刻,咬牙道:“殿下的弩箭阵委实厉害!下官愿调五十州兵加入驿路巡逻,分驻黑风口与盐州商站两处,以配合殿下的护粮队。只是州兵装备简陋,还望殿下能支援些弩箭……”
“好说。” 李倓爽快应道,“回灵武后,我即遣人送二十张改良弩来,并派工匠传授州兵使用之法。” 他知道盐州刺史此举是权衡利弊 —— 安史之乱后,地方州府若不依附朝廷,迟早会被吐蕃吞并,而自己的弩箭阵正是最有力的 “投名状”。
当晚,商队在盐州商站休整。康拂毗延正对着弩箭图纸啧啧称奇,李倓走了过来,递给他一封李泌的密信:“安庆绪在洛阳称帝,史思明拒不归降,回纥可汗已答应出兵,但要等我们送去足够的绢帛。”
“绢帛好办!” 康拂毗延拍着胸脯,“只要弩箭供应不断,西域商队能为大唐运来十倍的绢帛。某已让人带信回撒马尔罕,让那边调最好的织工来灵武设坊。”
李倓点头,走到商站门口,望着远处的戈壁。陈忠悄然跟上:“殿下,斥候发现下午逃掉的吐蕃游骑在远处窥探,还在石头上刻了记号。”
“我知道。” 李倓目光锐利,“今日这一战,虽保住了粮草,却也让吐蕃人盯上了我们。他们想蚕食河西,我偏要守住这条商道,这弩箭阵,就是最好的屏障。”
次日清晨,商队再次启程。盐州刺史派来的五十州兵在前开道,他们身着崭新的甲胄,腰间斜挎着大唐的旗帜。康拂毗延的商队走在中间,骆驼的铃铛声比往日更响亮。李倓与亲卫们走在队尾,不时回头望向黑风口的方向 —— 那里的红柳丛中,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商队的背影,那是吐蕃残兵留下的探子,他手中的羊皮地图上,已用炭笔圈出了 “李倓” 的名字。
行至中途,党项部落的向导如约而至。他带来了新鲜的羊肉和饮水,还悄悄告诉李倓:“吐蕃赞普已派使者去西域诸国,说要联合起来对付大唐的商队。”
李倓并不意外。他看着手中的改良弩,忽然明白李泌的深意 —— 这弩箭不仅是武器,更是维系同盟的纽带。粟特商队为弩箭而来,盐州刺史为弩箭而附,党项部落为盐引而助,这些看似零散的力量,正被一条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形成对抗吐蕃的屏障。
三日后,商队顺利抵达夏州。夏州刺史早已率官民在城外等候,看到商队中的粮草,激动得热泪盈眶:“夏州存粮已尽,殿下真是雪中送炭!”
李倓翻身下马,刚要说话,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亲卫翻身下马,递来一封急报:“殿下,灵武来报,吐蕃游骑袭扰盐州西驿路,被崔刺史的弩兵击退,毙敌五人!”
康拂毗延放声大笑,声震四野:“我说吧,有了这弩箭,吐蕃人不过是来送人头的罢了!”
李倓却神色凝重。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吐蕃人绝不会善罢甘休。黑风口的那道目光,就像一根刺,提醒着他这场战争远未结束。但他并不畏惧 —— 改良弩的威力已得到验证,商队同盟已初步形成,只要守住这条商道,大唐就有复兴的希望。
当晚,夏州城内灯火通明。李倓站在城楼上,望着西域的方向。月光洒在他的弩箭上,泛着冷冽的光芒。他仿佛看到,无数商队沿着蜿蜒的丝路缓缓而来,车马粼粼,满载着丝绸的华美、茶叶的清香与无尽的希望,更承载着大唐的威严与不屈的力量,在弩箭的坚实守护下,毅然穿越茫茫戈壁,而他自己,将是这条商道最坚定的守护者。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