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商们传阅着契约与盐引样本,交头接耳商议片刻,白努兹率先说道:“某信得过建宁王!这契约某签了。” 他拿起笔,在契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又按了个指印 —— 这是唐代契约 “画指为信” 的惯例。
有了带头者,其余胡商纷纷上前签字画押。穆罕默德最后一个落笔,他盯着契约上的官印,郑重道:“波斯商队愿出三百峰骆驼,下月便从于阗运粮过来。”
李倓看着签满名字的契约,心中大石落地。江若湄将契约折好,分成两份,一份交给康拂毗延保管,一份收入木匣:“明日我让人将首批盐引送来,按各商队报的运力先行支付三成定金。”
帐内气氛顿时轻松起来,胡商们端起葡萄酿,向李倓敬酒。穆罕默德喝了口酒,从怀中取出一卷兽皮地图,双手递给李倓:“殿下以诚待我等,某无以为报,这张《大食诸国图》是家传之物,或许对大唐有用。”
李倓展开地图,只见上面用波斯文标注着西域诸国的位置,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区域被画了个黑色圆圈。穆罕默德指着圆圈解释:“这片是河中地区,原本是康国、石国的地盘,三年前被黑衣大食占了。黑衣大食就是阿拔斯王朝,他们灭了倭马亚王朝后,一直在向东扩张,如今已到怛罗斯附近。”
“黑衣大食?” 李倓心中一动,他曾听李泌提起过这个西域强国,只是没想到扩张得如此之快。
“是啊。” 穆罕默德叹了口气,“他们赋税极重,西域商队路过河中地区,要交三成的税。而且他们与吐蕃素有往来,上个月我还在撒马尔罕见过吐蕃使者,怕是在密谋对付大唐。”
李倓将地图仔细收起,郑重道:“穆罕默德首领,多谢这份厚礼。我即刻便将此事禀报陛下与李相,日后若有黑衣大食的消息,还望及时相告。”
散会后,李倓与江若湄、王承业来到夏州粮仓。原本的粮仓仅有五座夯土仓房,如今西侧已搭起脚手架,数十名工匠正忙着砌墙。王承业指着图纸介绍:“殿下,按您的吩咐,扩建后将有十五座仓房,可储粮二十万石。东侧搭建骆驼棚三十间,可容纳五百峰骆驼;南侧设立护粮营,可驻兵五百人。”
李倓走上粮仓的高台,极目远眺。夏州城的轮廓在夕阳下格外清晰,城门外的丝路古道上,已有商队的身影缓缓移动。江若湄走到他身边,递上一份文书:“这是各商队报的运力清单,十二家商队共能调动骆驼一千二百峰、骡马八百匹,每月可运粮五万石。加上党项部落的支援,夏州很快就能成为丝路最大的粮草中转枢纽。”
“不止是粮草枢纽。” 李倓望着远方,“有了商队联运,丝绸、茶叶能更快运往西域,西域的良马、玉石也能顺利进来。这里会成为大唐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就算叛军再占着陕州,我们的根基也能稳住。”
正说着,陈忠策马赶来,手中举着一封密信:“殿下,灵武急报!李光弼将军在怀州大败叛军,安庆绪派使者去范阳求史思明援兵,史思明拒不发兵,反而杀了使者!”
李倓眼睛一亮,笑道:“好!史思明与安庆绪反目,正是收复潼关的大好时机。江主事,立刻让人通知各商队,加快运粮速度,说不定开春就能将粮草送进长安!”
江若湄点头应下,转身去安排。王承业看着忙碌的工匠与远处的商队,感慨道:“殿下真是远见卓识。半年前夏州还处处是断壁残垣,如今竟成了这般热闹景象。”
李倓拿起穆罕默德送的地图,指尖划过河中地区的黑色圆圈。他知道,夏州的繁荣只是开始,大唐要复兴,不仅要平定安史之乱,还要应对西域的变数。黑衣大食的扩张和吐蕃的长期觊觎,都在考验着唐朝的韧性。但只要守住这条丝路商道,守住夏州这个中转枢纽,大唐就有翻盘的希望。
当晚,夏州城内的商栈灯火通明。胡商们正在清点骆驼与货物,准备明日启程运粮。康拂毗延拿着契约,与白努兹商议着联运路线;穆罕默德则在给撒马尔罕的商栈写信,让他们留意黑衣大食的动向。粮仓的工地上,工匠们借着月光加班加点,夯土的号子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响亮。
李倓站在城楼上,望着这一派繁忙的景象,心中充满了信心。他仿佛看到,无数商队沿着丝路而来,带着粮草与物资,汇聚在夏州,再转运到灵武、长安;看到唐军拿着改良弩箭,收复潼关,平定叛乱;看到大唐的旗帜重新飘扬在西域的土地上,与黑衣大食、吐蕃分庭抗礼。
寒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他眼中的光芒。夏州帐中的一场谈判,不仅解了粮草之困,更编织起一条连接大唐与西域的纽带。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