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裹挟着沙砾,猛烈地拍打在行宫的夯土城墙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李倓勒住马缰时,靴底已积了半尺厚的浮尘——他昨夜接到肃宗急诏,从夏州星夜兼程赶回,连更换朝服的工夫都顾不上,便径直往客馆而去。
“殿下,李相已在里面候着了。” 守在客馆外的内侍低声禀报,目光不自觉地瞟向院内 —— 十余名身着貂裘的回纥武士正牵着战马伫立,马颈上的铜铃在寒风中叮当作响,与大唐武士的甲叶碰撞声形成奇特的交响。
李倓整了整沾尘的袍角,推门而入。正堂内,李泌已端坐案前,面前的青瓷茶盏还冒着热气,却不见丝毫暖意。见李倓进来,李泌起身示意他坐到侧位,指尖在案上的舆图轻轻一点 —— 那是北庭都护府的疆域,红笔圈出的区域正对着回纥的牙帐方向。
“多逻斯刚提出条件,口气硬得很。” 李泌的声音压得极低,“葛勒可汗想要北庭都护府的管辖权,说那是‘助唐平叛的立足之地’。”
李倓心头一沉。他太清楚北庭都护府的分量 —— 自太宗年间设立以来,这里便是大唐管控西域的咽喉,更是安史之乱后唯一未被吐蕃渗透的据点。一旦割让,不仅西域诸国将人心浮动,回纥的势力更会直接逼近河西,后患无穷。
正说着,堂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为首者身材高大,身着银线绣边的黑色貂裘,腰悬嵌宝石的弯刀,正是回纥使者多逻斯。他身后跟着两名粟特译员,见了李倓与李泌,只略一躬身,便径直坐到主位上,连客套话都省了。
“两位大人,可汗的意思很明确。” 多逻斯开口,译员立刻跟上翻译,“回纥骑兵能踏平范阳,也能帮大唐收复两京。但战马要吃草,武士要吃饭,北庭都护府的牧场与商路,正好能当我们的补给站。”
李泌端起茶盏掩饰神色:“使者稍安勿躁。北庭都护府乃大唐故土,自太宗皇帝起便设官驻兵,割地之事,怕是……”
“怕是舍不得?” 多逻斯冷笑一声,拍了拍腰间的弯刀,“如今叛军占着潼关,吐蕃盯着河西,大唐还有选择吗?若回纥不出兵,安庆绪明年就能打到灵武来!”
堂内的气氛瞬间凝固。李泌正欲再劝,李倓忽然开口:“使者此言差矣。北庭都护府的牧场虽好,却远在西域,回纥骑兵往来一次便要数月,补给实则不便。不如换个法子 —— 大唐愿在平叛后,每年赠予回纥绢帛两万匹。”
多逻斯猛然抬头,眼中闪过一抹讶异。李倓站起身,走到舆图旁,指着灵武通往回纥的商道:“使者该知道,回纥不产茶叶,而大唐的蜀地茶砖是牧民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这两万匹绢帛,可通过粟特商队直接兑换成茶叶,比守着偏远的牧场划算得多。”
他顿了顿,目光掠过多逻斯腰间的宝石弯刀:“况且这些绢帛是‘岁赠’,只要回纥与大唐交好,年年都有。北庭都护府若给了回纥,吐蕃必然不满,届时西域战乱再起,回纥的商路反而会受到影响。”
译员将话译完,多逻斯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面。他当然清楚绢帛的价值 —— 回纥虽盛产战马,却缺丝绸与茶叶,往年只能靠朝贡换取少量,而两万匹绢帛足够让可汗的牙帐堆满蜀茶与波斯锦。旁边的粟特译员悄悄扯了扯他的衣袖,用粟特语低声说了句什么,正是提醒他绢帛在西域的流通价值。
“两万匹……” 多逻斯沉吟片刻,语气缓和了些,“此事我做不了主。需留使几日,派人回牙帐禀报可汗。但大唐若有诚意,当先示些实惠出来。”
李泌暗松一口气,连忙应道:“使者放心,客馆的食宿已按上宾规格备好,明日便让盐铁司送来三百匹彩绢,权当慰问。”
送走多逻斯后,李泌拍了拍李倓的肩膀:“殿下这招釜底抽薪实在高明。两万匹绢帛看似不少,却比割地的代价小得多 —— 据盐铁司统计,往年西域商队的绢帛贸易量,一年就有十余万匹,这点支出尚能承担。”
“这也是效仿先皇的法子。” 李倓笑道,“太宗皇帝当年便是用绢帛换取突厥的战马,既稳住了边疆,又促进了互市。如今回纥与大唐唇齿相依,用经济纽带比割地更牢靠。”
两人正说着,内侍再次赶来,传肃宗口谕召他们入宫。行宫的暖阁内,肃宗正对着案上《平叛方略图》出神,见二人进来,当即搁下朱笔:“倓儿方才的话,朕在屏风后都听见了。你倒是懂胡商的心思,知道什么东西比土地更管用。”
李倓躬身行礼:“父皇过奖。回纥牧民急需茶叶,而绢帛是换取茶叶的硬通货,比遥远的北庭都护府更实在。况且每年两万匹绢帛,还能通过互市再赚回来,实为双赢。”
肃宗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意,可眼底却藏着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挥了挥手,让内侍都退出去,才对李泌低声道:“李相,倓儿如今越来越有章法,与胡商、回纥打交道都得心应手。只是…… 你得多盯紧他与回纥的往来,莫要让他掺和过多兵权之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