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的春寒尚未褪尽,中书省议事厅的铜炉却已燃得通红。李倓踏着晨光步入厅内,见李泌正凝视着一卷绢帛,案上摊开的回纥牙帐文书散发着淡淡的马奶酒气息——多逻斯昨日傍晚已从牙帐返回,带来了葛勒可汗的最终议盟条件。
“先生,回纥那边松口了?”李倓落座,指尖轻触案上的暖炉,暖意顺着指尖悄然蔓延。自睢阳粮队返程后,他虽获封 “忠勇公”,却仍无实质兵权,此次回纥议盟,是他重回核心决策层的关键机会。
李泌将文书推到他面前,指尖轻点“绢帛五万匹”的字样:“可汗放弃了割让北庭的要求,但坚持要五万匹绢帛作为助战酬劳,且需在出兵前先支付三成。”
“五万匹……” 李倓眉头微蹙。按《通典》记载,开元年间江南各州岁贡绢帛不过三万匹,五万匹几乎是大唐半年的绢帛储备。他抬头望向厅外,内侍正匆匆赶来,显然是肃宗已收到消息,召他们入宫议事。
紫宸殿内的气氛比中书省凝重许多。肃宗手持回纥文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御案上的茶盏早已凉透。“五万匹绢帛!回纥此举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他将文书扔在案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如今江淮漕运刚通,盐税尚未入库,府库现存绢帛不足三万匹,拿什么付?”
多逻斯站在阶下,身着簇新的貂裘,神色却依旧沉稳:“陛下,回纥骑兵三万,皆是能征惯战之士。收复长安后,叛军府库中的财物何止五万匹绢帛?可汗此举,已是让步。”
“你可知筹集五万匹绢帛要耗费多少民力?” 肃宗的语气更沉,目光扫过阶下的李倓与李泌,“李泌,卿素有谋略,可有办法?”
李泌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回纥虽要五万匹,却非一次性付清。臣以为可分三期支付:出兵前付一万五千匹,收复长安后付两万匹,平定洛阳后再付一万五千匹。如此既能缓解府库压力,又能约束回纥全力作战。”
“可即便如此,首期一万五千匹也凑不齐。” 肃宗摇头,目光落在李倓身上,“倓儿,你刚从江淮回来,可知那边能调拨多少绢帛?”
李倓心中早有盘算,上前躬身奏道:“父皇,江淮盐税自推行榷盐法后,岁入可折绢三万匹。如今江若湄已在楚州设盐引兑换点,粟特商队愿以西域良马换盐引,再用盐引从江淮织户手中收购绢帛,一月之内可凑齐一万匹。”
他稍作停顿,又道:“至于剩余五千匹,儿臣建议从叛军府库中预支 —— 安庆绪在洛阳搜刮民财,府库中藏有不少绢帛,待收复洛阳后,正好用来抵付后续款项。此举既无需加重百姓负担,又能让回纥看到平叛的收益。”
多逻斯眼中闪过赞许。他此次回牙帐,可汗特意叮嘱,若大唐能提出 “以战养战” 的方案,便可应允分期支付。李倓的提议正好契合此意,他当即道:“建宁王的方案甚妥。可汗也知大唐目前困难,只要首期绢帛能按时交付,回纥愿按此分期执行。”
肃宗的脸色稍缓,却仍有顾虑:“回纥骑兵素来嗜杀,当年助唐平突厥时,便有劫掠百姓之事。此次若再纵兵劫掠,民心必失。”
“陛下放心。” 李泌适时补充,从袖中取出一份草拟的盟约,“臣已拟定‘禁掠条款’,写明‘回纥兵入唐境后,不得劫掠百姓财物、不得擅杀降兵,违者由唐军按律处置’。多逻斯使者,你看此条款是否可行?”
多逻斯接过盟约,仔细阅读后点头:“可汗也不愿因劫掠失了大唐民心,此条款可加。但需注明‘唐军需保障回纥兵的粮草供应’,毕竟三万骑兵每日消耗甚巨。”
“这是自然。” 李倓接口道,“夏州、盐州粮仓已储备粮草五万石,可作为回纥兵的中转站。待出兵时,儿臣愿亲自督运粮草,确保供应无误。”
肃宗见各方已达成共识,终于松口:“既如此,便按此方案签订盟约。李泌,你负责拟定正式盟约;李倓,首期绢帛的筹集便交给你,务必在一月之内办妥。”
“臣遵旨!” 两人齐声应诺。
离开紫宸殿后,多逻斯特意留住李倓:“建宁王,此次盟约能顺利达成,多亏了你提出的分期方案。可汗让我带句话,待收复长安后,愿与大唐永结盟好,开放西域商路。”
李倓心中一动,趁机问道:“使者可知西域近况?前些日子波斯商队首领穆罕默德提及,黑衣大食已占据河中地区,不知是否属实?”
多逻斯眼中闪过一丝凝重:“确有此事。黑衣大食去年灭了倭马亚王朝,如今正向东扩张,上个月还派使者去了回纥牙帐,想与可汗商议互市之事。”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可汗让我转告建宁王,黑衣大食的商队近日欲赴灵武,名义上是互市,实则是想打探大唐的实力。你需多加提防。”
“多谢使者提醒。” 李倓拱手道谢,心中已开始盘算 —— 黑衣大食的到来,既是威胁,也是机会。若能与他们建立互市,既能获取西域的良马、药材,又能牵制吐蕃的扩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