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都河的晨雾漫过焉耆城头时,李倓的银甲已沾了层薄霜。他勒马立于“楼兰路”古道的土坡上,手中的羊皮地图被晨风掀起边角——图上用朱砂圈出的焉耆城,如一枚楔子钉在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既是吐蕃掠夺西域商路的枢纽,也是安西四镇中最早被吐蕃渗透的要地。“高将军,投石机阵列距城墙三里,是否过近?”李倓指尖点向地图上的烽燧标记,“焉耆镇下辖的沙堆烽就在左近,谨防吐蕃斥候传信求援。”
郭昕策马从阵前奔回,甲叶碰撞声惊飞了草间的沙鸡:“殿下放心,沙堆烽的吐蕃兵昨夜已被秦将军的骑兵拔除。十二架投石机分左中右三列,每列间隔五十步,既避不开都河河谷的逆风,又能集中火力轰击西城——那处城墙是贞观年间所建,夯土层早已松动,吐蕃只仓促补了些碎石,一砸就破。”他回身指向阵中,五十名拽手正合力将八十斤重的石弹吊上投石机的皮兜,油布包裹的猛火油罐在晨光中泛着暗黄光泽,像蛰伏的猛兽。
阿依慕身着绣着忍冬纹的皮甲,与李倓并驾时发间的玉簪轻晃。她手中的城防图比李倓的更精细,标注着城楼上的箭楼位置:“殿下,焉耆守军足有三万人,是吐蕃在东疆布下的重兵枢纽。其中吐蕃精锐八千,余下都是被强征的吐谷浑降兵和本地平民。这三万兵力分守东西南北四门,每门各配七千守军,城中央的游弈所还留着一万机动兵力。守将论赞婆是吐蕃西域最高统帅论莽热的侄子,生性残暴,昨夜已斩杀三名私藏粮食的平民,吐谷浑兵本就不愿为吐蕃卖命,如今被拆分在各城门当炮灰,更是心怀怨怼。”她指尖划过西城垛口,“西城直面开都河,是吐蕃防御重点,论赞婆亲率两千精锐在此督战,箭楼里还藏着十架小型投石机,需先除其指挥核心。”
李倓抬眼望去,焉耆西城的箭楼果然如鹤立鸡群,顶端飘扬的吐蕃狼头旗在雾中若隐若现。他转头看向阵尾的建宁弩队,三百名弩手正将重型弩机架在松木支架上,箭簇涂着防锈的牛油,映出冷冽的光。“李孝忠,你的弩队分三排轮射,投石机炸开缺口后,第一排射箭楼了望口,第二排射城垛守军,第三排补射溃兵。记住,焉耆城内有三百余名唐军遗民,都是当年安西都护府戍边将士的后代,不可误伤。”
李孝忠单膝跪地接令,起身时甲裙扫起沙尘:“殿下放心,建宁弩的准头能穿百步外的铜钱,箭簇尾端都绑着红绸,唐民见了便知是援军。”他转身大喝,弩手们立刻调整角度,弩机的机括“咔嗒”作响,在寂静的河谷中格外清晰。
辰时三刻,开都河的雾气渐散,郭昕亲自擂响了战鼓。“咚咚”的鼓声撞在河谷崖壁上,回声如雷。“第一波,石弹攻击!目标——西城箭楼左下方三丈!”他挥下赤红色令旗,左侧第一架投石机的拽手们齐声呐喊,绳索被猛地拽紧,木架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八十斤重的石弹如流星般升空,划出一道沉重的弧线。
“轰隆!”石弹砸在城墙的瞬间,烟尘如蘑菇般升起。李倓举着望远镜,清晰地看到夯土城墙如酥饼般崩裂,原本整齐的垛口被硬生生轰塌三尺,碎石夹杂着吐蕃兵的惨叫滚落到墙根。更妙的是,石弹飞溅的碎石恰好击中箭楼的立柱,了望口的吐蕃兵惊呼着摔了下来。但他很快皱起眉——西城墙上的守军并未慌乱,两侧箭楼的吐蕃兵立刻填补了缺口,甚至开始转动小型投石机,显然是早有防备。“好身手!”李倓赞完又沉声道,“第二波,猛火油弹覆盖箭楼!别给他们调整的机会!”
这次投石机抛出的是裹着麻布的陶罐,砸在城墙上碎裂的瞬间,黑色的猛火油如蛛网般蔓延。郭昕一声令下,二十名火箭手同时射出火箭,火星落在油液上的刹那,蓝色火焰“腾”地窜起三丈高,顺着城墙的裂缝向内城蔓延。城楼上的吐蕃兵惨叫着互相推搡,不少吐谷浑兵干脆蹲在垛口后,用盾牌挡住脸不敢抬头。浓烟滚滚升起,如一道黑色屏障,将城头的视线彻底遮蔽。
“归唐营,冲锋!”阵前的吉备真彦突然拔刀,倭刀的寒光刺破烟雾。他颌下留着短须,眼神锐利如鹰,作为归唐营统领,这是他第三次率部为唐军冲锋陷阵。两千名归唐营武士立刻列成锋矢阵——吉备真彦居于最前,左右各十名持盾武士护持,后续士兵层层跟进,如一支即将刺穿敌阵的铁箭。他们的铠甲上都烙着“唐”字,不少人还在头盔上缠了于阗产的红绸,既是标识,也是必死的决心。
吉备真彦策马冲出时,马蹄踏碎了地上的霜花。锋矢阵借着烟雾的掩护,如离弦之箭般扑向城墙缺口。城楼上的吐蕃兵看不清冲锋的人数,只能胡乱投掷滚木礌石,一名武士被礌石砸中右腿,膝盖以诡异的角度弯折,他却咬着牙将倭刀掷向城头,正中一名吐蕃兵的咽喉,嘶吼道:“别管我!冲进去救唐民!”后面的武士立刻俯身,用盾牌挡住他的身体,继续向前冲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