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环节结束,进入综合评议。会场气氛更加紧张。评委们讨论的声音不大,但偶尔传出的只言片语,如“外形扣分”、“香气独特”、“口感醇厚但标准不符”等,都牵动着台下参评者的心。
林国栋手心全是汗。他听到胡主任提高声音说:“……评比要讲科学,讲标准!不能光凭感觉!有些茶,香气是特别,但条索不匀,包装简陋,不符合商品化、规范化的要求嘛!我们供销社收购,首先要考虑的是大众市场和稳定供应……”
张副局长则据理力争:“胡主任,评比不能唯标准论!特色和品质才是核心竞争力!林家茶的口感、韵味,是很多标准化产品比不了的!这恰恰是我们应该鼓励的方向!”
陈技术员也补充道:“从技术角度,林家茶的制作工艺保留了传统精髓,虽然与现代标准有差异,但其健康性和风味独特性值得肯定。”
争论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了“传统特色”与“现代标准”的冲突上,而供销社的态度,显然更倾向于后者。
就在评议似乎陷入僵局时,那位白发老专家清了清嗓子,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很有分量:
“诸位,老夫品茶几十年,形、色、香、味、韵,综合考量。刚才那款茶(指林家茶),形虽质朴,然香气清幽持久,入口甘醇鲜活,韵味绵长,乃得天地灵气、手工匠心之作。标准化固然重要,但若以此扼杀个性与特色,无异于买椟还珠。我等评委,当有识珠之慧眼啊!”
老专家的一席话,分量极重,瞬间扭转了会场的气氛。
最终,评比结果公布。林家茶叶,虽然在外形和“标准化”项目上失分较多,但凭借极其出色的香气、口感和韵味,以及老专家的力荐,意外地获得了“特色品质金奖”!
这个结果,让林家所有人都愣住了,随即是巨大的狂喜!爷爷激动得老泪纵横,林国栋紧紧握住拳头,周芳和奶奶也喜极而泣。这个奖项,是对他们坚持道路最有力的肯定!
领奖的那一刻,聚光灯下,爷爷和林国栋捧着沉甸甸的奖状,感觉像做梦一样。台下掌声雷动,许多原本不看好他们的茶农也投来敬佩的目光。
散会后,不少参评者围过来向林家道贺,请教经验。张副局长和陈技术员也过来亲切握手,表示祝贺。连胡主任也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了句“恭喜”,但眼神中的复杂情绪难以掩饰。
正当林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准备离开会场时,供销社的胡主任却单独叫住了林国栋,将他拉到一边角落。
胡主任脸上早已没了刚才的勉强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公事公办的严肃,他压低了声音,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强势:
“林科员,恭喜你们获奖啊。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这奖啊,是荣誉,但也容易让人头脑发热。”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盯着林国栋:
“你们家这茶,现在名气是有了。但要想长远,还得靠正规渠道。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终归不是办法。这样吧,你们获奖的这批茶,我们供销社可以破例,按……五块钱一斤的价格,全部收购。 也算是对你们的一种支持和肯定。不过,以后的产品,要想进入我们的体系,还得符合我们的标准才行。你们考虑一下,尽快给我答复。”
五块钱一斤?全部收购?以后要符合他们的标准?
胡主任的话,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这看似“支持”的背后,是明显的压价,更是试图将林家茶叶纳入其掌控、磨平其特色的企图!
刚刚获得的奖项喜悦,瞬间被这现实而冷酷的“收购要约”冲淡了。林家面临着一个新的、更加棘手的抉择:是接受这看似稳妥却可能丧失自主权的“招安”,还是坚持独立发展、面对未知的风险?
这带着枷锁的“橄榄枝”,接,还是不接?
喜欢重生茶香暖八岁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茶香暖八岁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