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茶厂刘技术员带来的新要求——“更深入地参与甚至主导核心的拼配和定型环节”,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接切入了林家与合作小组最敏感、最核心的神经。刚刚因初步磨合成功而带来的轻松气氛,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警惕和沉重的压力。
“主导拼配和定型?”爷爷林大山重复着这几个字,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握着茶杯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拼配,是根据不同批次茶青的特点进行调和,以达到最佳口感和稳定风格;定型,则是最终决定茶叶风味走向的关键火候把握。这两样,是林家茶区别于其他茶叶、拥有独特“灵魂”的命脉所在,是爷爷几十年经验、手感乃至心血的结晶,是任何仪器和数据都无法完全量化的艺术。现在,茶厂竟然想“主导”?
“这……这不行!”爷爷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拼配的方子,定型的手感,那是老祖宗传下来,我琢磨了一辈子的东西!是咱们林家茶的根!让他们来主导?那还是林家茶吗?不成!绝对不成!” 他反应之激烈,远超之前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这触及了他作为手艺人的底线。
母亲周芳也忧心忡忡:“国栋,这要是把方子交出去,咱们不就成给人家提供原料的了?以后还能有咱们说话的份吗?” 她担心的是自主权的彻底丧失。
父亲林国栋的心也揪紧了。他理解父亲的愤怒,也明白妻子的担忧。茶厂的这个要求,看似是合作的深化,实则是一场关于“控制权”和“知识产权”的隐秘博弈。一旦核心工艺被对方掌握,合作小组就彻底失去了议价能力和独特性,随时可能被替代。刘技术员提到的“更优厚的分成方案”,更像是一种诱惑,试图用短期利益换取长远发展的根基。
“爸,妈,你们别急。”林国栋强迫自己冷静分析,“茶厂提出这个要求,站在他们的角度也能理解。他们希望产品绝对稳定,风险可控。但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生死攸关的问题。硬顶肯定不行,直接答应更是自毁长城。我们得想个办法,既要保住根本,又不能把合作谈崩了。”
合作小组内部的反应也同样强烈。李老栓等人虽然不完全懂拼配定型的深奥,但他们明白“林家茶”这个牌子是大家的指望。如果核心没了,合作小组也就名存实亡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在小组内弥漫开来。
压力空前巨大。一边是好不容易搭上的国营大厂渠道和可观的经济前景,另一边是安身立命的技艺灵魂和长远发展的自主权。这个抉择,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艰难。
林薇感受到家中几乎凝滞的空气和爷爷眼中深切的痛苦。她知道,这次不再是技术或管理的冲突,而是关乎文化传承与商业规则最深层次的矛盾。她不能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但可以引导家人思考如何“有底线地合作”,如何将“灵魂”转化为不可替代的“价值”。
她走到爷爷身边,轻轻拉住他因激动而颤抖的手,仰起小脸,用清澈的眼神看着爷爷:“爷爷,你炒的茶有魔法,对不对?那个香味,那个味道,是爷爷的手和心变出来的,别人学不会的,就像……就像奶奶做的酱菜,只有奶奶做的才最好吃,对不对?”
她将核心技艺定义为独一无二的、带有个人印记的“魔法”和“家味”,强调其不可复制性,坚定了爷爷守护它的决心。
接着,她又转向父亲,用孩子式的逻辑推理:“爸爸,茶厂的伯伯想要一样的茶,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可是,如果爷爷的魔法只有爷爷会,那茶厂的伯伯是不是更要好好和爷爷合作呀?不然,他们就没有魔法茶了呀?”
她的话,暗示了稀缺性本身就是谈判的筹码。
林薇的话,像一缕清风,稍稍吹散了笼罩在家人心头的偏执和焦虑,让大家开始从对抗思维转向如何智慧地周旋。
“薇薇说得对。”林国栋深吸一口气,思路逐渐清晰,“我们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工艺。这是我们的底牌,绝不能轻易交出。但合作还要继续,不能硬顶。我们需要一个策略,既要明确底线,又要展现出合作的诚意。”
他召集了合作小组的核心成员,开了一次秘密的“战略会议”。会上,大家达成了共识:拼配方案和定型火候的最终决定权,必须牢牢掌握在爷爷手中,这是不可谈判的底线。
但如何表达这个立场,需要技巧。林国栋提出了一个方案:“我们可以主动提出一个‘分级合作’的方案。将茶叶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系列。比如,‘经典系列’,完全由爷爷主导,沿用古法,产量有限,定位高端,作为品牌标杆和利润核心;而‘大众系列’,可以在爷爷的总体风味指导下,与茶厂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采用更稳定、可量化的工艺进行生产,满足大批量市场的需求。”
这个方案,既保住了核心灵魂和定价权,又满足了茶厂对标准化和规模化的部分需求,体现了灵活性和诚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茶香暖八岁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茶香暖八岁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