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茶厂那个关于“成立独立品牌运营公司”和“引入外部投资”的初步设想,像一颗来自遥远天际的陨石,带着巨大的能量和未知的物质,轰然砸落在林家岭这个刚刚平静下来的小山村里。消息传到林家时,带来的不再是之前那种具体的、可以拆解应对的难题,而是一种弥漫的、令人心神不宁的眩晕感。
“品牌运营公司?外部投资?”父亲林国栋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对他来说无比陌生又带着巨大魔力的词汇,感觉自己像是突然被抛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维度。他坐在八仙桌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神有些发直。公司?那意味着账簿、章程、股东、董事会……这些概念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公务员和农民家庭的理解范畴。而“投资”,更是如同传说中的点金术,似乎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金钱和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但背后隐藏着什么,他一无所知。这是一种对未知领域本能的敬畏和恐惧。
爷爷林大山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和激烈。他听不懂那些复杂的词,但“独立公司”和“外人投钱”这两个核心意思,像两根针扎进了他传统而保守的神经。“啥?公司?不就是合伙做买卖吗?还要让外人来投钱?”他猛地站起身,烟筒杆重重地磕在门槛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那不成!咱们林家茶,是祖传的手艺,是咱们一锅一铲炒出来的!让外人掺和进来,指手画脚,这茶还能姓林吗?到时候是听咱们的,还是听那些投钱的大爷的?不行!绝对不行!” 在他的观念里,手艺和家业是紧密捆绑、不容外人染指的。资本的介入,在他看来无异于引狼入室,是对家族传承最根本的背叛。
母亲周芳和奶奶李秀英则被这突如其来的“宏大前景”吓住了,更多的是不知所措的担忧。“投钱?那得投多少?赚了钱怎么分?万一赔了呢?咱们拿什么还?”周芳忧心忡忡地拉着林国栋的胳膊,声音里充满了对失控风险的恐惧。奶奶则双手合十,喃喃念叨着“菩萨保佑,可别出什么乱子”。
就连合作小组的李老栓等人听说后,也纷纷跑来打听,脸上混杂着好奇、羡慕和深深的疑虑。对他们而言,“公司”太遥远了,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会不会影响他们现在跟着林家踏实干活、稳定分钱的日子。
一股庞大而混乱的信息流,冲击着这个刚刚适应了“合作小组”节奏的农家小院。兴奋、恐惧、迷茫、抗拒……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家里的气氛变得异常凝重。
林薇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她深知,这是林家乃至整个合作小组从“乡土社会”迈向“商业社会”最关键、也最凶险的一跃。资本的诱惑是巨大的,能迅速放大价值,但资本的逻辑是冷酷的,追求的是回报和掌控。她必须引导家人在巨大的眩晕中保持清醒,看清不同选择背后的长远图景。
她没有直接评论“公司”的好坏,而是走到爷爷身边,拿起他那只被烟熏得焦黄的手,轻轻贴在自己脸颊上,感受着那粗糙而温暖的触感,用稚嫩却异常清晰的声音说:“爷爷的手,炒出的茶有家的味道,有太阳和山的味道。这是咱们的宝贝。”然后,她转向父亲,指着窗外远处朦胧的山影,“爸爸,山外面的钱,会不会像夏天的暴雨,来得快,走得也快?可是爷爷的手和山里的茶,一直都在呀。”
她将“手艺”和“自然”的永恒价值,与“资本”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对比,引导家人思考什么才是立身之本。
林薇的话,像一剂清凉油,让被“巨大馅饼”砸得有些发热的头脑,稍稍冷静下来。家庭会议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氛围中召开,议题直接而致命:如何回应茶厂的提议?
“国栋,你见识多,你说说,这开公司、引投资,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爷爷首先发问,语气沉重。
林国栋深吸一口气,努力梳理着自己混乱的思绪:“爸,这事……得分两面看。好处是,如果真的能成立公司,有了大笔投资,咱们可能很快就能扩大生产,盖新厂房,买好设备,把‘林家茶’做成真正的大牌子,卖到全国去!这是咱们靠自己一点点攒,几十年都未必能做到的。”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但坏处……就像爸您担心的,外人投了钱,就要说话算数,就要看回报。到时候,他们要是嫌古法炒茶慢、成本高,逼着咱们用机器大规模生产,或者为了多赚钱,往茶里掺东西,咱们怎么办?咱们要是不同意,人家完全可以撤资,或者把咱们踢出去,另起炉灶。那时候,咱们可能连现在这点家当都保不住。”
他将资本的双刃剑性质,赤裸裸地剖析在家人面前。
周芳听得脸色发白:“这么吓人?那……那还是别沾这回事了!咱们就现在这样,慢慢来,心里踏实。”
爷爷却沉默了。他虽然抵触,但儿子描述的“把牌子做大、卖到全国”的前景,对他这个一辈子守着灶台的老茶农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那是他手艺价值得到最大彰显的梦想图景。只是,这梦想的实现路径,让他感到不安和排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茶香暖八岁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茶香暖八岁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