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峰回路转
张副局长带来的消息,像一道撕裂厚重乌云的强烈闪电,瞬间将笼罩在林家小院上空那层因资产评估“低估值”而积聚的、令人窒息的阴霾,劈开了一道刺眼的缝隙。全省展销会!重点推荐项目!这几个字眼,带着一种近乎不真实的轰鸣感,砸在林国栋和爷爷林大山的耳膜上,震得他们头晕目眩,半晌回不过神来。
前一秒,他们还深陷在价值被否定的泥沼里,挣扎在自我怀疑的边缘;后一秒,却被一股无法抗拒的巨浪猛地推向了通往省城舞台的浪尖。这转折太过突兀,太过剧烈,以至于巨大的惊喜如同海啸般扑来时,竟让人首先感到的是一种近乎恐惧的茫然和无所适从。
林国栋只觉得一股热血“嗡”的一声冲上头顶,脸颊滚烫,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仿佛要挣脱束缚跳出来。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那细微的刺痛感才让他确认这不是梦境。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喉咙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只能发出嗬嗬的喘息声。目光急切地投向父亲,想从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找到一丝确认或指引。
爷爷林大山的表现则更为剧烈。他佝偻的身躯猛地挺直了一瞬,随即又像是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重压般,微微晃了晃。那双原本因连日愁苦而显得浑浊无神的眼睛,骤然迸发出一种混杂着难以置信、狂喜、以及更深层恐惧的复杂光芒。他手中的烟杆“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也浑然不觉。嘴唇哆嗦着,喃喃道:“省……省城?展销会?咱们……咱们林家岭的茶?”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干涸的井里艰难汲上来的,带着颤抖的尾音。这消息对他造成的冲击,远比之前的打击更为深刻,因为这直接触及了他一生坚守的、关于茶和家族荣誉的最核心地带。
张副局长理解他们的失态,他脸上同样带着激动,但更多的是不容置疑的严肃。他用力拍了拍林国栋的肩膀,声音低沉而急促:“国栋!林老!醒醒神!这是天大的机遇,也是天大的考验!郑县长顶着压力把你们报上去,是相信你们,也是给咱们县争光!但你们听清楚——省里的专家评审团,很快就会下来进行‘现场核查’!这次核查,非同小可!它看的不仅仅是茶好不好喝,更要看你们的茶园管理、生产流程、卫生条件、甚至合作小组的组织架构!标准会非常非常严格!可以说,比之前那个资产评估,要难得多,也关键得多!通不过核查,一切免谈!而且,会给县里抹黑!”
“现场核查”四个字,如同四块冰冷的巨石,随着张副局长凝重的话语,重重地压在了林家父子刚刚被惊喜冲得有些发热的头脑上,让他们瞬间冷静下来,甚至打了个寒颤。比资产评估更严格?要看流程、看管理、看组织?这些词汇,对于习惯了凭经验、靠人情的传统茶农来说,陌生得令人心悸。
狂喜的浪潮迅速退去,露出下面冰冷而坚硬的现实礁石。希望的大门似乎敞开了一道缝,但门后却横着一道更高、更难以逾越的门槛。
张副局长留下这个消息和沉重的嘱托后,便匆匆离去,他还要去向郑县长详细汇报。林家父子站在暮色渐合的院门口,望着吉普车卷起的尘土,久久没有动弹。晚风吹过,带着深秋的寒意,却吹不散他们心头的滚烫与冰凉交织的复杂情绪。
回到屋里,周芳和奶奶闻声从厨房出来,看到父子俩异样的神情,紧张地问:“国栋,爹,张局长来说啥了?是不是……又有什么坏消息?”
林国栋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将省城展销会和现场核查的消息,尽量完整地转述给她们。随着他的讲述,周芳和奶奶的脸上也经历了从极度震惊到不知所措,再到深深忧虑的剧烈变化。
“省城?老天爷!咱们的茶真能去那么大的地方了?”周芳的声音带着哭腔,是喜悦,更是害怕,“可……可核查?还要查这查那?咱们这穷家破业的,咋经得起省里大官的查啊?万一……万一哪里没弄好,是不是……是不是就完了?”她仿佛已经看到了省里来的大官皱着眉头、摇头否定的场景,脸色变得煞白。
奶奶则双手合十,不住地念佛,祈求菩萨保佑,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权威的敬畏和恐惧。
家里的气氛,从之前的死寂绝望,陡然转变为一种高度紧张、焦虑不安的躁动。希望带来了光亮,但这光亮却照出了前路上更多、更狰狞的荆棘和沟壑。
爷爷猛地蹲下身,捡起地上的烟杆,塞上烟丝,划了好几根火柴才点着,狠狠地吸了一口,浓烟呛得他剧烈咳嗽起来。咳嗽平息后,他抬起头,眼睛布满了血丝,声音沙哑却透出一股被逼到绝境的狠劲:“查就查!咱们的茶,根正苗红!咱们的人,行得正坐得直!没啥见不得人的!他们爱咋查咋查!”
话虽如此,但当他目光扫过略显杂乱的院子、简陋的炒茶作坊、那些用了多年的竹匾和铁锅时,眉头还是紧紧锁了起来。他知道,光有骨气是不够的。省里的专家,看的不是你的决心,而是实打实的、符合他们标准的东西。那些“流程”、“管理”、“卫生”,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束缚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茶香暖八岁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茶香暖八岁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