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外,一号地块。
好家伙!这工地现场,已经不能用“热火朝天”来形容了,那简直就是个24小时不间断、超大功率运行的巨型蜂巢!而且是那种被捅了之后进入狂暴状态的超级蜂巢!
四层高的木质楼阁骨架,如同洪荒巨兽的骸骨,巍然矗立,在冬日的阳光下投下大片令人心悸的阴影。骨架之上,蒯祥如同人形蜘蛛侠,带着一群身手矫健的工匠在梁架间飞檐走壁(主要是腰上拴着安全绳),叮叮当当地铺设着乌黑油亮的瓦片,安装着雕花繁复的门窗。敲击声、号子声、木料摩擦声、瓦片碰撞声,交织成一首永不停歇的“基建狂想曲”,日夜轰鸣,声震半个正阳门!
然而,这震撼的骨架之内,却是一片巨大的、令人心头发慌的空荡。
一万名员工!
这个如同天文数字般的指标,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李拾的心口,让他感觉呼吸都带着点铁锈味儿。旗舰店不是光有个壳子就行的!跑堂的、扛包的、做饭的、算账的、看场子的、送信的…从底层力夫到中层管理,方方面面,海了去了!上哪儿去划拉这一万张嘴、一万双手?
压力山大?不,这压力堪比五指山!
李拾大手一挥,祭出了终极大招——人海战术!
一夜之间,应天府的大街小巷、城门桥洞、茶楼酒肆的布告栏、甚至公共茅房的土墙上,都被一种魔性的告示强势刷屏:
**【“熊猫驿站”京师旗舰店·万人急招令!】**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一万个饭碗!)**
**岗位海量!总有一款适合你!**
**伙计(腿脚麻利嘴皮子溜)、力夫(肩能扛鼎气死牛)、厨娘(颠勺如风香十里)、跑堂(八面玲珑笑迎客)、账房(算盘珠子噼啪响)、护卫(眼神凶煞镇场王)…**
**还有绣娘、浆洗、仓管、信使、马车夫、夜香郎(划掉)…岗位过万!虚位以待!**
**待遇?包三餐!管饱!(真香居标准,懂?)**
**月休两天!(比皇上还多休一天!惊不惊喜?)**
**年底…发猪!(活的!膘肥体壮!回家过年有排面!)**
**要求?识字优先!(会写自己名字算不算?算!)**
**有力气就行!(能搬动一袋米?恭喜你,达标!)**
**报名地点:正阳门外工地东侧·巨型蓝棚区!(认准熊猫旗!)**
这告示,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狠狠摁进了京师这潭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深水里!
瞬间炸锅!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东方刚泛起一丝鱼肚白。
正阳门外工地东侧,那片临时搭建、覆盖着巨大靛蓝色油布、插满了熊猫旗帜的招工棚区前…
卧槽!那场面!
一条由密密麻麻人头组成的“巨龙”,从棚区门口开始,沿着官道,蜿蜒曲折,一路排出去!一眼望不到头!其壮观程度,直接碾压了当年科举放榜时贡院门口的盛况!人声鼎沸,嗡嗡作响,仿佛百万只苍蝇在开趴体!
维持秩序的驿卒和临时雇来的帮闲,嗓子都喊劈叉了:“排队!都排队!别挤!踩到人了!后面的!别往前拱了!再挤今天不招了!” 然并卵,人群依旧像海浪一样涌动。
这队伍的成分,那叫一个光怪陆离,堪称大明洪武版“众生相”大赏:
* **丐帮代表队:**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窝深陷,但一双双眼睛里却燃烧着对“包三餐”三个字最原始、最炽热的渴望!仿佛那告示上画的不是文字,是香喷喷的肉包子和大米饭!
* **老兵不死营:** 缺胳膊的,少腿的,脸上带疤的,腰背佝偻却努力挺直的退伍老卒。他们眼神锐利如鹰,沉默地排在队伍里,用仅存的手臂或挺直的脊梁,无声地证明着自己“尚能饭否”!一个独臂老兵,用仅剩的右手死死攥着一块磨得发亮的腰牌,指节泛白。
* **巾帼娘子军:** 一群群粗手大脚、面色黝黑或蜡黄的浣衣妇、浆洗婆子。她们互相拉扯着衣袖,低声交谈,脸上带着忐忑又期待的红晕,眼神不断瞟向“厨娘”、“浆洗”的牌子。一个年轻些的小媳妇,紧张地绞着洗得发白的衣角。
* **儒林“再就业”组:** 几个穿着半旧儒衫、浆洗得发白、袖口磨出毛边的落魄书生,满脸纠结地混在满是汗味和尘土的人群里。他们努力维持着读书人的最后一丝体面,眼神却时不时飘向“账房”、“文书”的牌子,透露出对“年底发猪”这种“粗鄙”福利既鄙夷又渴望的复杂光芒。其中一个老秀才,怀里紧紧抱着几卷书,仿佛那是最后的尊严。
* **街溜子观光团:** 几个油头粉面、眼神飘忽的混混也挤在人群里,嬉皮笑脸地东张西望,显然不是真心找活,更像是来凑热闹或者看看有没有油水可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