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陷入了更深的层次。讲武堂的教官们根据技术兵种的特点提出构想,而蒙古将领们则从草原作战的传统和经验出发进行验证或提出修正。争论时有发生:
“我军火炮射程远超其弓箭,当以车营结阵,步步为营,以火力覆盖逼其无法近身!”
“将军,漠北地势开阔,无险可守。车营固然坚固,但移动缓慢,若敌军绕过正面,专攻我后勤驼队,或不断以小股骑兵袭扰,令我军日夜不得安宁,疲于奔命,如何是好?”
“可派遣精锐骑兵,配发部分燧发短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进行反袭扰、反侦察!”
“此法可行,但需向导极其精良,且对骑兵将领的临机决断能力要求极高,否则极易反中埋伏。”
“水源!必须牢牢控制进军路线上的所有关键水源!或派工兵提前掘井,或派重兵守护已知水源,断其生机!”
“此乃绝户之计,然漠北水源分布甚广,恐难完全掌控,且易逼其狗急跳墙,拼死一搏。”
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迸发。最终,一套综合了各方意见,极具针对性的战术方略逐渐清晰:
核心战术: “结硬寨,打呆仗,火力制胜,后勤压垮。” 不以追求歼敌速度为第一要务,而以绝对的实力和严密的组织,稳步推进,压缩其生存空间。
具体措施:
1. 强化侦察与反侦察: 组建由“夜枭”、投诚蒙古精锐及讲武堂培养的侦察兵混编的先进哨探队伍,配备望远镜、指南针,全力压制喀尔喀哨探。
2. 行军与扎营: 严格执行“车城”制度,无论行军宿营,必以偏厢车结为环形或方形防御阵地,火炮前置,火铳兵依托车辆,形成移动堡垒。工兵随行,优先保障水源和加固营地。
3. 骑兵运用: 编组混合骑兵部队(新军骑兵+漠南仆从军),不追求与敌进行传统骑兵对冲,而是承担侧翼掩护、驱散敌袭扰小队、保护后勤线、以及关键时刻的战场遮断与追击任务。
4. 心理与情报战: 利用额哲的“顺义王”身份和归附部落的影响,对喀尔喀三部进行分化瓦解宣传。严密监控土谢图汗部动向,争取其倒戈或中立。
就在大方向基本确定之时,孙元化又提出了一个关键议题:“战术既定,执行尤为关键。大军深入异域,言语不通,地理不熟,乃兵家大忌。急需大量通晓蒙语、熟悉漠北地理民情的向导与宣教官,分配到各营,负责沟通、带路、以及对当地牧民的宣传安抚。”
李定国眉头一皱:“此类人才,一时之间,何处寻觅?且要确保其忠诚可靠。”
刘文秀却似乎早有准备,看向孙元化:“祭酒大人,讲武堂内,不是一直设有‘蒙语译训科’和‘边情地理科’吗?听闻还招募了一些归附部落的子弟和熟悉边务的士子?”
孙元化脸上露出一丝自豪又带着紧迫的神情:“确有此事。蒙语译训科已有两期学员,约百余人,虽不能尽善尽美,但日常沟通、传令、宣谕已无大碍。边情地理科亦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漠北舆图、水文、部落资料。只是……数量仍远远不足,且缺乏实战历练。已毕业的学员,已全部征调,随军听用。在校学员,亦需提前结业,充入军中。”
“忠诚方面,”孙元化补充道,“所有学员皆经过严格筛选,家世背景清白,且深知能入讲武堂乃天大恩遇,加之国公爷威望,其忠诚度,短期内应无大碍。然长久来看,仍需在实战中观察、磨砺。”
“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法了。”李定国决断道,“将这批人全部配属到前军与中军各营!告诉他们,课堂上学来的东西,该到战场上验证了!立功者,不吝封赏!畏缩叛变者,格杀勿论!”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直到夜幕降临。当李定国与刘文秀拿着那份凝聚了众人智慧、墨迹未干的《北伐漠北战术总纲及注意事项》离开讲武堂时,外面的世界已然华灯初上。
然而,就在讲武堂的大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关闭之时,一名“夜枭”的信使,风尘仆仆地穿过夜色,将一份最新的密报送到了孙元化手中。孙元化借着廊下的灯火快速浏览,脸色微微一变。密报显示,喀尔喀三部似乎察觉到了明军大规模备战的动作,其分散劫掠的部队有开始向车臣汗部王庭附近收缩的迹象,并且,有零星的喀尔喀使者,正在试图穿越边境,去向西面卫拉特蒙古的方向……
这个消息,为刚刚制定的、看似完美的战术方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喀尔喀是准备集中兵力固守?还是另有图谋?他们向卫拉特派遣使者,是想求援,还是想祸水西引?
讲武堂内精研的虏情,似乎又出现了新的变数。这场北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喜欢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