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哑之疾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分为暴哑和久哑。”岐伯语重心长地说,“暴哑多因外感邪气,如风热或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声道不利所致;久哑则多由阴虚火旺、肺肾阴虚等原因引起,阴液亏虚,虚火上炎,灼伤喉咙和声带。比如,在感冒、流感等疾病中,常伴有声音嘶哑的症状,这多是外感邪气导致的。而一些长期用嗓过度的人,如教师、歌手等,容易出现慢性咽炎、声带小结等疾病,导致久哑,这与阴虚有关。”
“对于暴哑,”岐伯继续分析道,“治疗时以疏散外邪、宣肺利咽为主。若为风热犯肺,可选用银翘散加蝉蜕、牛蒡子等药物,银翘散能清热解毒、辛凉解表,蝉蜕、牛蒡子可疏散风热、利咽开音;若为风寒袭肺,可用三拗汤加苏叶、防风等,三拗汤能宣肺散寒,苏叶、防风可增强祛风散寒之力。对于久哑,治疗时以滋阴降火、润肺生津为主,可选用百合固金汤、麦味地黄丸等方剂。百合固金汤能滋养肺肾、止咳化痰,麦味地黄丸可滋肾养肺,对肺肾阴虚导致的音哑有很好的疗效。此外,还可配合一些含片、雾化吸入等局部治疗方法,缓解症状。”
邪由阳而入于阴,则从阴而为静
“邪由阳而入于阴,则从阳而为怒。”岐伯的声音再次响起,影像中邪气从阳分逐渐侵入阴分,人体的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本活跃的阳气被阴柔之气所取代,“当邪气从人体的阳分传入阴分,阴阳的平衡被打破,阳气受到抑制,阴气相对偏盛。阴主静,所以人体会出现安静、沉默、嗜睡等症状。邪气的这种传变过程,反映了疾病的发展趋势,也提示我们在诊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
“比如,在一些外感疾病的后期,邪气由表入里,由阳经传入阴经,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岐伯解释道,“这是因为邪气深入,人体的正气受到损伤,阳气被阴邪所困,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此时,治疗上要根据邪气的性质和正气的盛衰进行调理。如果是寒邪入里,损伤阳气,可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如使用理中汤、四逆汤等方剂;如果是热邪入里,灼伤阴液,可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如选用青蒿鳖甲汤、增液汤等。同时,要注意顾护人体的正气,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的恢复。”
邪由阴而出于阳,则从阳而为怒
“邪由阴而出于阳,则从阳而为怒。”岐伯的目光聚焦在全息影像中,邪气从阴分逐渐向阳分透出,人体的阳气迅速被激发,变得躁动不安,影像中的人体表现出愤怒、烦躁、情绪激动等症状,“当邪气从人体的阴分透出到阳分,阳气被邪气所激发,变得亢奋。阳主动,主升发,阳气的过度亢奋会导致人体情绪激动,容易发怒。这种情况常见于一些疾病的转归阶段,邪气由里出表,正邪交争激烈,阳气奋起抵抗,从而出现情绪方面的变化。”
“例如,在一些肝郁化火的疾病中,原本肝郁气滞,属于阴分的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肝郁化火,邪气透出阳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头晕头痛等症状。”岐伯说道,“此时,治疗上要以清肝泻火、疏肝理气为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等方剂。龙胆泻肝汤能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对肝郁化火、肝经湿热有很好的疗效;丹栀逍遥散则在逍遥散疏肝解郁的基础上,加入丹皮、栀子清热凉血、泻火除烦,适用于肝郁化火较轻的情况。同时,要注意调节患者的情绪,避免情绪过激加重病情。”
“这就是所谓五乱。”岐伯总结道,“了解五邪所乱的原理,我们在临床诊疗中就能更好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准确辨证论治,为患者解除病痛。”
紫萱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要点,时而微微皱眉,陷入对医理的沉思,时而轻轻点头,对岐伯的讲解表示认同。待岐伯讲完,紫萱恭敬地说道:“先生的讲解让我对五邪所乱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些知识深奥又实用,弟子定会将其牢记于心,不断实践,力求运用到生活与诊疗中,为他人解除病痛。”
岐伯欣慰地看着紫萱,目光中满是期许:“紫萱,医道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每一次的学习都是成长的契机。希望你能始终保持对医道的热爱,以仁心仁术对待每一位患者,将这古老的智慧传承下去。”
紫萱望着岐伯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坚定。她再次翻开《黄帝内经》,在这宁静的静虚谷中,继续探索着中医的无尽奥秘。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将带着对医道的执着和对患者的关怀,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用所学的知识诠释中医的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医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m.zjsw.org)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