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柒号试验田的成功报告,像一颗掺了辣椒粉的糖丸,在灵植学院和相关部门引起了微妙的反响。报告数据完美,流程“严格”参照手册,结果无可挑剔,让最挑剔的审核员也挑不出毛病。但所有看过报告的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特么绝对不是标准操作能搞出来的效果!
灵植学院那位登记学姐看着报告,表情像是生吞了一只荧光水母,最终咬着牙盖上了“审核通过”的章,并在备注里默默加上一句:“建议将该团队列入‘重点观察名单’,其‘标准’操作具有高度不可复制性。”
学分到手,“玄黄”小队士气大振。而林辰的“校级优秀助教”评选,也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公开评议环节。
评议地点设在教学主楼的环形报告厅,场面隆重。评委席上坐着教务长、各院系资深教授(包括面沉如水的严老师和看似昏昏欲睡实则眼神锐利的苏墨),以及学生会代表秦锋。观众席则坐满了来自各学院的学生,其中不乏等着看林辰笑话的,比如阵法院以郑涛讲师为首的几个学生,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讥诮。
评选流程包括个人陈述、成果展示和评委质询。
前面几位候选助教的陈述中规中矩,展示的无非是批改作业认真、组织讨论课积极、帮助学生通过考试率高等传统功绩。轮到林辰时,气氛瞬间变得诡异起来。
林辰走上台,深吸一口气,决定贯彻“用标准语言包装野路子”的战略。他打开灵板投影,标题赫然是——《论基于标准化框架下的古法实践经验转化与教学应用探索》。
台下传来几声压抑不住的嗤笑。郑涛的一个学生低声对同伴说:“哗众取宠,看他能拿出什么‘成果’。”
林辰面不改色,开始陈述:“在担任‘古法与现代应用’助教期间,我主要致力于帮助学生理解‘规矩’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例如,在指导‘基础灵力引导’练习时,我发现部分同学对《标准引导术》中‘气走璇玑,意守丹田’的理解过于僵化……”
他话锋一转,投影上出现了一段经过处理的、石磊打“广播体操”的灵力波动动态图。
“通过对比分析体修同学的发力模式(已获得本人授权并脱敏处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标准术法要求的灵力流与实战中更高效的灵力动员模式,存在可量化的差异。我引导学生建立‘动态灵力流模型’,将看似不标准的个体经验,转化为可理解、可优化的参数……”
他侃侃而谈,把如何用“镜心”感知、如何用标准公式建模的过程,包装得天花乱坠,听得台下学生一愣一愣的,连评委席上的几位教授都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成果展示环节,更是画风清奇。
其他助教展示的是优秀作业、学生感谢信。林辰展示的是:
1. “谛听一号”的残骸照片(附带失控分析报告和改进方案):林辰一本正经地介绍:“该项目的‘挫折’,深刻揭示了非标准灵力接口与标准化傀儡核心兼容性问题的边界条件,为《灵能安全规范》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反面案例教学素材。”
2. “自适应灵力护盾”的早期失败原型(一个时不时漏电的金属环):林辰拿着它,严肃地说:“此原型共经历47次灵力溢散故障,这些‘失败’数据,为我们后续成功构建‘动态灵枢场’模型,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3. 一块来自甲-柒号试验田、如今生机勃勃的土块:“这块灵壤的蜕变,印证了将非标准问题拆解为标准流程,并寻找关键干涉点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灵植学的成果,更是方法论的成功实践。”
郑涛终于忍不住,冷笑出声:“林辰同学,你展示的这些,与其说是教学成果,不如说是一堆‘学术垃圾’的集合!失败的经历,也能拿来评奖吗?”
观众席一阵骚动。
林辰等的就是这一刻。他看向郑涛,眼神清澈(且无辜):“郑讲师,您说得对,孤立地看,它们或许是‘失败’或‘垃圾’。但正如《修真物质循环利用通则》所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他切换投影,展示出一张复杂的、由无数失败数据点和经验线条交织成的网络图,中心正是最终成功的“万象归流”模型和焕然一新的试验田。
“我的助教工作核心,就是引导学生们学会如何从每一次‘不合规’的尝试、每一次‘失败’的经历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通过标准化、理论化的工具,重新整合、升华,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且能被现有体系理解和认可的‘创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曾经觉得“标准”枯燥无味,此刻却眼神发亮的学生们。
“我认为,一位优秀的助教,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是思维的拓荒者。他应该教会学生的,不是机械地背诵标准答案,而是拥有即使手握‘标准’,也能在规则的旷野上,走出自己道路的勇气和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说好的科学修真呢请大家收藏:(m.zjsw.org)说好的科学修真呢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