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喷得很急,他们的棉袄很快湿透,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里,迅速结成了硬邦邦的冰壳,行动变得异常艰难。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咬着牙,用冻得通红、几乎失去知觉的手,艰难地拧着阀门,包裹着破裂的水管。呼出的白气在他们花白的眉毛和帽檐上结成了白霜,如同雪人一般。
车间里的年轻工人们要出来替换他们,却被这几个老工人吼了回去:“回去!干你们的活!这里冷,我们老家伙扛得住!别耽误了生产!”
李振邦站在不远处,看着那几个在冰水中奋力挣扎的、如同冰雕般的身影,眼眶瞬间湿润了。他知道,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最朴素的担当。这些老工人,或许没有韩工那样的学识,但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守护着他们视为生命的工厂和生产。
他立刻跑过去,和小陈以及闻讯赶来的雷队长一起,加入抢修。他们找来棉被、草垫子给老工人披上,帮忙传递工具,用铁镐破开坚冰。当水管终于被修复,阀门拧紧,那几个老工人几乎是被搀扶着离开现场的,他们的棉袄已经冻得像盔甲一样梆硬,嘴唇冻得发紫,浑身都在不受控制地颤抖,脸上却带着完成任务后的憨厚笑容。
雷队长眼睛红红的,嘶哑着嗓子对李振邦说:“看见没?这就是咱们钢厂的脊梁!有他们在,天塌不下来!”
李振邦重重地点头,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只觉得胸口有一股热流在涌动,驱散了周身的严寒。
这些所见所闻,像一颗颗火种,在李振邦心中燃烧。他更加勤奋地工作,不仅限于案件,也包括那些他能帮上忙的“琐事”。他看到派出所门口修鞋的老孙头,冻裂的手上布满血口子,却依然坚持为公安同志免费修鞋,便悄悄把自己省下来的一小盒蛤蜊油送给了他;他看到合作社那位嘴硬心软的售货员大姐,为了给一位家里有急事的军属多称一两红糖,跟较真的同事差点吵起来,便主动上前,用自己的粮票补上了差额,平息了风波……
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新中国初期最真实、最动人的图景。没有轰轰烈烈,只有无声的奉献、坚韧的守护和相濡以沫的温情。李振邦深深地感到,自己不仅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被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教育着、感动着、塑造着。
冬日的夜晚,他坐在灯下,给林淑娴写信。他不再仅仅分享工作的进展,更多的是倾诉内心的感受。他写韩工清贫小屋里的理想之光,写钢厂老工人冰水中坚守的身影,写老孙头裂口的手和售货员大姐偷偷多给的一勺盐……他写道:
“淑娴,在此间,我每日所见,并非尽是宏大的叙事,更多的是这些细微之处闪烁的人性光辉。他们或许籍籍无名,生活清苦,甚至常与困难搏斗,然其心中所有之那份对家国之爱,对责任之担当,对他人之善意,却如暗夜星辰,虽不耀眼,却足以照亮前路,温暖人心。我常觉自身所做甚少,唯有更加努力,方不负这时代,不负这些人。”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沪上警事:1950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