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李振邦就和金大成出发了。今天要去的是最前沿的七连,那里已经被敌军炮火封锁了三天。李振邦的挎包里装着七连战士们的二十七封家信,还有上级的重要文件。
山路被炸得坑坑洼洼,两人只能沿着山脊线小心前进。金大成走在前面,不时停下观察。走到一个岔路口时,他突然举手示意停下。
“不对劲。”金大成压低声音,“太安静了。”
李振邦仔细观察四周。这是一片杉树林,按理说该有鸟叫声,现在却死一般寂静。他想起在现代学过的侦查知识,这种反常的安静往往意味着有埋伏。
“绕路。”李振邦果断决定。
金大成却犹豫:“绕路要多走两个小时,七连的同志们还等着这些信。”
李振邦蹲下身,仔细查看地面。在湿润的泥土上,他发现了几处不明显的脚印——不是志愿军常穿的胶底鞋,而是美军的军靴印。
“有埋伏。”李振邦指着脚印,“你看,这些脚印很新,而且故意踩得很浅。”
金大成脸色一变:“那怎么办?”
李振邦观察地形,指着右侧的山沟:“从那里走。虽然难走,但敌人应该不会在那里设伏。”
两人改变路线,钻进茂密的灌木丛。这里的路确实难走,荆棘划破了他们的衣服和皮肤,但至少安全。
一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七连驻地。这里的情况比想象中更糟——阵地上到处都是弹坑,战士们躲在简陋的防炮洞里,个个满脸硝烟。
七连长见到他们,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可算来了!再不来,战士们都要急疯了!”
李振邦开始分发信件。每念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战士从防炮洞里钻出来,迫不及待地接过信。有个小战士拿到信后,直接坐在弹坑里读起来,读着读着就哭了。
“俺娘说,家里分到田了......”小战士抹着眼泪,“等打完仗,俺也要回家种地。”
就在这时,空中传来炮弹的呼啸声。
“隐蔽!”七连长大喊。
李振邦和金大成迅速跳进一个防炮洞。炮弹在阵地上炸开,震得防炮洞顶上的土簌簌往下掉。
炮击持续了二十分钟。等炮声停歇,李振邦发现刚才那个小战士还趴在弹坑里,一动不动。他赶紧跑过去,发现小战士的腿被弹片划伤了,鲜血直流,但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封信。
“别动,我给你包扎。”李振邦掏出急救包。这是他用现代急救知识改进过的,里面除了常规的绷带药品,还多了自制的止血粉和简易夹板。
小战士疼得直咧嘴,却还关心着那封信:“同志,信没事吧?”
“信没事。”李振邦快速为他清创止血。他用的止血粉是用当地草药配制的,效果比普通的止血药好很多。
包扎完毕,李振邦对七连长说:“得尽快把重伤员转移下去。”
七连长苦笑:“道路都被封锁了,怎么转移?”
李振邦观察地形后说:“我知道一条小路,虽然难走,但是安全。我可以带路。”
他说的这条小路,是他这些天在送信过程中发现的。凭借现代地理知识,他判断出这条小路因为地形复杂,敌军不太可能设伏。
最终决定,由李振邦和金大成带领五名轻伤员,护送两名重伤员下山。临行前,七连长紧紧握住李振邦的手:“老李,一定要小心。”
下山的路确实难走。两名重伤员只能用简易担架抬着,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进十分困难。李振邦走在最前面探路,金大成断后。
走到半山腰时,李振邦突然闻到一股特别的气味——淡淡的烟草味,不是志愿军常抽的旱烟。他立即举手示意停止前进。
“有敌人。”李振邦低声道。
他仔细观察,发现前方的灌木丛有被踩踏的痕迹,而且痕迹很新。凭借在现代学过的追踪技巧,他判断出这里至少有五六个敌人,埋伏在路两侧。
“后退,绕道。”李振邦做出决定。
但就在这时,一个伤员因为疼痛忍不住呻吟了一声。
“砰!”枪声响起,子弹打在旁边的岩石上。
“快找掩护!”李振邦大喊。
众人迅速躲到岩石后面。敌军开始猛烈射击,子弹像雨点般打来。
李振邦冷静观察敌军的火力点。他发现敌军虽然火力很猛,但分布很散,说明人数不多,想用火力压制他们。
“金大成,你带两个人从左边绕过去。”李振邦快速部署,“其他人在这里吸引火力。记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他们摸不清我们的人数。”
这是他在现代学到的战术——声东击西。
金大成带着两个还能行动的伤员悄悄向左翼移动。李振邦则指挥剩下的人轮流射击,制造出人多势众的假象。
果然,敌军开始慌乱,火力也变得没有章法。就在这时,金大成他们在左翼开火,打得敌军措手不及。
“冲!”李振邦看准时机,带头向前冲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沪上警事:1950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