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李振邦准时醒来。这个习惯是在朝鲜养成的,回到上海后也改不掉。他轻手轻脚地起床,怕吵醒隔壁房间的父母。
厨房里,母亲已经在准备早饭。见他进来,嗔怪道:“怎么不多睡会儿?”
“习惯了。”李振邦接过母亲手里的锅铲,“我来吧。”
他熟练地煎着鸡蛋,母亲在一旁看着,眼里带着欣慰:“在朝鲜学会做饭了?”
“嗯,有时候帮炊事班搭把手。”
六点整,父亲也起床了。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前吃早饭。稀饭,咸菜,煎鸡蛋,简单却温馨。
“今天要去分局开会?”父亲问。
“是,研究治安联防的事。”
父亲点点头:“好好干。”
七点整,李振邦推着自行车出门。清晨的弄堂里已经很热闹,邻居们互相打着招呼。
“振邦上班去啊?”
“哎,张阿姨早。”
骑在熟悉的街道上,李振邦心里很踏实。这种平凡的日常生活,在朝鲜时是他最怀念的。
公安局离得不远,骑车十五分钟就到了。他把自行车停在车棚,正好遇见科长老王。
“早啊,振邦。”
“王科长早。”
办公室在三楼,朝南。李振邦打开窗户,让清新的空气流进来。桌上已经堆了些待处理的文件。
八点整,科里的人都到齐了。每天早上的例会,大家汇报前一天的工作情况。
小张第一个发言:“昨天处理了两起邻里纠纷,都是为公用部位的使用问题。”
“要耐心调解。”李振邦说,“多从邻里和睦的角度做工作。”
接下来是各片区治安情况的汇报。李振邦认真听着,不时记上几笔。
“最近盗窃案有所增加,”老王说,“特别是自行车盗窃。”
李振邦想了想:“可以在各里弄开展防盗宣传,提醒居民锁好车辆。”
散会后,李振邦带着小张去南京路巡逻。五月的上海,天气正好。街上人来人往,一片繁华景象。
“李科长,上海真热闹啊。”小张感慨道。
“是啊,”李振邦点点头,“所以要好好守护这份安宁。”
他们边走边检查各商铺的治安情况。在一家百货公司门口,发现有个可疑人员在转悠。
李振邦上前询问:“同志,需要帮忙吗?”
那人神色慌张,支吾几句就快步离开了。
“记下这个人的特征。”李振邦对小张说,“通知各巡逻组注意。”
中午,他们在公安局食堂吃饭。伙食比在朝鲜时好多了,但李振邦还是保持着节约的习惯,从不浪费粮食。
“李科长在朝鲜受苦了。”同桌的老刘说。
“比起前线的战士,我们算很幸福了。”李振邦说。
下午处理文件。有一份是关于建立居民治安联防队的请示报告,李振邦仔细审阅后,提了几点修改意见。
“可以在各里弄先试点,总结经验后再推广。”他对老王说。
“这个思路好。”老王表示赞同。
快下班时,林淑娴来了电话。
“晚上有空吗?我爸妈想请你来家里吃饭。”
李振邦心里一紧:“好,我六点过去。”
挂了电话,他有些紧张。这是第一次正式去见林淑娴的父母。
下班后,他先回家换了身干净的中山装。母亲听说他要去见林淑娴父母,忙前忙后地帮他整理衣领。
“带点礼物去,”父亲说,“我这儿有盒新茶。”
林淑娴家住在虹口区的一栋公寓楼里。李振邦提着茶叶和点心,站在门前深吸了一口气才敲门。
开门的是林淑娴。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的连衣裙,显得格外温婉。
“来了?”她微笑着让开门。
林淑娴的父母都在家。父亲是中学教师,戴着眼镜,很斯文。母亲是医生,气质很好。
“伯父伯母好。”李振邦礼貌地问候。
“快请坐。”林母热情地招呼。
客厅不大,但布置得很雅致。书架上摆满了书,墙上挂着字画。
林父泡了茶,和李振邦聊起来。
“听说你在朝鲜待过?”
“是,待了三个月。”
“很辛苦吧?”
“还好,同志们都很照顾。”
林淑娴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不时插几句话调节气氛。
晚饭很丰盛,林母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席间,林父问起李振邦的工作。
“现在在公安局负责治安管理。”
“这个工作很重要。”林父点点头,“维护社会安定。”
林母更关心他的家庭情况:“你父母身体还好吗?”
“都很好,谢谢伯母关心。”
饭后,林淑娴送李振邦下楼。
“我爸妈对你印象很好。”她说。
李振邦松了口气:“那就好。”
夜晚的街道很安静。两人并肩走着,路灯把身影拉得很长。
“下周休息日,我们去公园走走?”李振邦提议。
“好啊。”
送李振邦到公交车站,林淑娴说:“路上小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沪上警事:1950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